<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以案說法 | “寵貓”變“病貓”,網購寵物莫輕信視頻和口頭承諾

          2025-07-2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網購活體寵物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過程中存在諸多法律風險。部分商家利用平臺宣傳虛假信息、以次充好、隱瞞寵物健康狀況,甚至收款后失聯。面對這些看不見的風險,消費者該如何避坑?今天,來看鄭州自貿區人民法院(經開區人民法院)審理的這起網購貓引發的糾紛案。

          小張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則布偶貓售賣信息,經過與商家溝通,她選中一只花色為“海山”的布偶貓,雙方約定價格為1280元,另購1080元的貓糧,體檢、消毒等費用920元。隨后,商家承諾贈送更多貓糧和長期售后服務。在“貓糧升級”“保價服務”“終身售后”的引導下,小張又陸續支付3080元的“升級服務”費用,累計花費6360元。

          收到貓咪后,小張發現這只貓與看中的完全不符,不僅花紋、體型對不上,還患有貓癬和耳螨。更讓她失望的是,售價不菲的“升級貓糧”,實為商家從電商平臺以低價購入的普通商品,并非其宣傳的“專屬定制”或“高品質貓糧”。多次聯系商家未果后,小張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退還全部費用并依法賠償。

          法院審理認為,該寵物商家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活體寵物信息,符合法律上的要約條件,雙方形成信息網絡買賣合同關系,合法有效。但商家存在盜用他人寵物視頻、隱瞞寵物真實情況、交付貓咪與約定嚴重不符,貓癬耳螨病狀明顯、貓糧以次充好等行為,構成不誠信經營,依法應退還部分款項;同時,商家在銷售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等欺詐行為,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判決其承擔3倍賠償責任。

          提醒:網購寵物不要輕信宣傳視頻或口頭承諾

          網絡購買活體寵物存在較大風險,消費者應提高警惕,謹慎選擇商家,核實寵物信息,優先選擇資質齊全、信譽良好的平臺或店鋪;不要輕信宣傳視頻或口頭承諾,必要時可通過實時視頻確認寵物品種和健康狀況;同時要保留好聊天記錄、付款憑證、宣傳內容等證據,以備維權使用。對于商家“終身售后”“保價服務”等營銷話術,應以書面合同為準,理性判斷,避免沖動消費。如發現存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等行為,應及時維權,依法主張權利,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李慕淳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陳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