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 | 烽火中的五云山阻擊戰

          2025-08-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上街區的五云山。8月的五云山滿目蒼翠,記者沿著紅色巖石鋪就的“革命小道”拾級而上。

          “這條紅色小道全長約4公里,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為核心,承載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紅色精神,是鄭州市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1945年1月,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在此擊潰日偽軍偷襲,取得五云山阻擊戰勝利,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的進攻。”鄭州市“五老”報告團成員、滎陽市“五老”報告團團長孟均說。

          抗日阻擊戰發生地——古寨墻

          紅色小道沿途有紅色小道歷史背景、五云山阻擊戰等教育展板,記錄了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在此開展游擊斗爭的歷史。半山腰,始建于明代的古寨墻巍然屹立,高聳的寨垛、隱蔽的射擊孔,無聲訴說著當年軍民同心、浴血奮戰的故事。

          1945年正月初五,人們還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盤踞在汜水縣城的20余名日本兵糾集漢奸何九龍偽軍500余人,向五云山上守衛汜水縣山南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士進攻。當日清晨,日偽軍向西順著五云山東坡向上走,“噼噼啪啪”的槍聲響成一片,就連山北七八里之外西橫溝和北周村、柏廟村的人們也聽得清清楚楚。

          五云山是座由火成巖自然形成的紅石山,山勢東西走向且西高東低,東面山坡地勢較緩,南、北、西坡懸崖勢陡。

          當時,八路軍主力暫時到鞏縣、偃師一帶執行任務,五云山僅有汜水縣抗日民主政府縣大隊一分隊駐防。敵人經火神廟由東向西進攻,八路軍戰士雖然居高臨下,但僅有一個分隊把守。敵人猛掃了一陣機關槍,發了幾發炮彈,只見八路軍戰士由下而上,且戰且退,向山頂處的石寨內撤。

          突然,一陣炮轟槍響,只見10多名八路軍戰士在寨墻內猛烈還擊,戰士們撂倒幾個躥在前面的偽軍后,依次從陡峭的西山坡往下撤退。縣大隊第二分隊隊長趙干臣帶領戰士從五云山西坡攀爬上去替換一分隊的同志。

          東山坡上的敵人擠在一起,連一個八路軍的影子也沒看到。狡猾的敵人還是心存狐疑,看看走走,走走停停,離東寨門三四丈時,突然從山寨外墻里拋出幾顆手榴彈,“轟隆隆”一陣響,跑在前面的4個偽軍和4個日本兵立時斃命。后面的日偽軍一看掉頭就跑,狼狽下山。

          此時,又有4個日本兵順著外寨東南面石墻悄悄爬到里寨的南門,隱蔽在寨門里面的幾個縣大隊戰士在趙干臣的指揮下一齊開火,前面的兩個敵人中彈倒地,后面的兩個敵人連滾帶爬往東山下逃跑,也被擊斃。隨后,幾個戰士摘下敵人的槍支和子彈,順著五云山里寨墻向西面撤下山去。日偽軍在山腳下等了半晌,不見山上有什么動靜,再到山上時,已是人去山空。他們擔心遭遇八路軍截擊,遂逃回汜水城。

          縣大隊戰士有序地由山西北方向撤下五云山,回到汜水縣抗日政府駐地肖寨村。大家看到一堆新繳獲的日式三八槍,高興得合不攏嘴。駐地群眾忙送來飯菜慰問凱旋的戰士。

          “在五云山這場戰斗中,縣大隊的戰士無一人傷亡。當主力部隊得知消息回援時,戰斗已勝利結束。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皮定均表揚了獨立大隊和民兵大隊,向他們頒發了嘉獎令。”走在紅色小道上,孟均感慨,這場戰斗規模雖然不大,但在當時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下,地方黨員群眾克服惡劣的生存環境,冒著生命危險,以靈活的戰斗方式贏得了勝利,對鼓舞士氣、增強勝利信心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報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劉儀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李佳露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