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尋找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紅旗插上登封嵩陽樓

          2025-08-1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登封的發展,基于80年前的那次“涅槃重生”。

          1945年8月24日,河南軍區司令員王樹聲、政委戴季英指揮八路軍野戰支隊全殲了登封城內的守敵,一張加蓋有“登封縣抗日民主政府”鮮紅大印的安民告示醒目地貼在縣衙大門上。從此,山河變了模樣,舊貌換了新顏,登封人民開啟了新的篇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16日,駐守登封城的日軍100余人向南倉皇出逃。提前埋伏于東金店寨西北角的登封抗日第二區、第一區區干隊和縣抗日獨立團一個排,在郭淵博、李純如的帶領下,待敵人接近時,一陣猛打,共擊斃日軍17人,并繳獲三八式步槍7支、子彈2箱、手表1塊、金筆1支。日軍殘部棄尸丟槍,向臨汝方向狼狽逃竄。盧店、唐莊的偽軍也隨之逃到登封縣城,加上城內剩余千余人,漢奸武裝計有2000余人。

          8月18日,根據軍區王樹聲司令員關于野戰支隊解放登封縣城的部署,支隊司令員皮定均、政委張力雄及3個主力團精心制定了作戰計劃。軍區派代表到城鄉的日偽軍駐地正告敵軍,限定24小時繳械投降。當日夜,3個團冒著傾盆暴雨分別向登封縣城挺進,掃除周邊敵偽武裝,包圍了縣城。

          “我們的宣傳隊員使勁向城內的敵人喊話,讓他們趕快向八路軍投降,嗓子都喊啞了。男戰士們有的用彈弓,有的用飛鏢把傳單一摞一摞投向敵群。”當時參加戰斗的八路軍女戰士溫敏回憶說。但是城內的敵人不甘心失敗,還要做最后的頑抗。

          攻城部隊一邊用嚴密的火力壓制敵人,一邊從地下開挖攻城通道。抗日群眾擁軍支前,家家戶戶合力挖墻,使部隊順利渡過護城壕溝,很快到達城下。3個團的七八個突擊班,準備好登城的梯子。

          8月23日限時已過,敵人毫無表示。凌晨,皮定均發出總攻的命令,八路軍的迫擊炮、手榴彈、機關槍、步槍、沖鋒槍一齊開火,壓住敵人城堡里的火力。突擊班神速出梯,靠上城墻。第三團第六連、第四連從西門兩側登上城頭,與敵人展開激戰。第三十五團、第三十六團的突擊班分別從東面和東南面突入后迅速向縱深發展,與敵人展開逐院逐屋的爭奪。時而短兵相接,時而穿插包圍,槍炮聲、喊殺聲響成一片。經過激戰,中午時分,城內守敵被八路軍斃傷俘獲2000余人,鮮艷的紅旗插上了古嵩陽樓。

          8月28日,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和河南行署機關,登封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都搬入原縣政府大院辦公。手持鋼槍的八路軍戰士威嚴地站在縣衙大門兩邊,大門旁墻上貼上了蓋有抗日縣長寧治國大印的安民布告。聞知城內日偽軍被全部消滅,群眾歡天喜地,奔走相告。許多人自發擁上街頭,高呼:“歡迎共產黨!歡迎八路軍!”熱情的人群中,有的提著茶水、有的拿著雞蛋、有的抱著饅頭,爭相慰勞八路軍將士。

          1945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報》、9月8日《新華日報》都分別報道了河南軍區部隊首次收復登封縣城的消息。全縣解放的登封,成為豫西抗日根據地解放最完整的一個縣份。

          本報記者 李曉光

          通訊員 楊戰偉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陳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