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后,氣溫不斷飆升,各種細菌病毒也活躍起來,其中,以腸道病毒引起的皰疹性咽峽炎更是在這段時間來勢洶洶,讓很多小朋友紛紛中招。那么,這皰疹性咽峽炎真的那么可怕嗎?家長需要注意些什么?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李增清介紹說,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疾病,好發于夏秋季,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由污染的手、食品、衣物、玩具等傳播。
嬰幼兒由于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再加上免疫力較差,故成為該病的主要侵襲對象。一旦中招,還在潛伏期時,患兒可無任何癥狀,但這個階段病毒已經在體內大量復制,并且已經具有了傳染性。隨之進入前驅期,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并伴有咽喉紅腫、食欲不振等癥狀。1~2天過后,就開始進入到臨床癥狀明顯的階段了,這個時候,可以發現寶寶咽腭弓、軟腭、懸雍垂的黏膜上有多個約2~4mm大小的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隨著皰疹慢慢破潰形成小潰瘍后,寶寶咽痛就更加明顯了,大一點的患兒可述說有咽痛,嚴重的可影響到正常的吞咽,還不會用語言準確表達的嬰幼兒則可表現出流涎、拒食、煩躁不安等癥狀。
所以,夏季如果發現寶寶持續高燒,需警惕是否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尤其是在發燒后又出現流涎、拒食、哭鬧、煩躁不安等表現,家長就更需留個心眼,打開寶寶的嘴巴瞧一瞧,看看咽部有無長皰疹,一旦疑似皰疹性咽峽炎時,最好帶寶寶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
一般來說,皰疹性咽峽炎的自然病程為1~2周,目前對皰疹性咽峽炎沒有特效藥,主要還是以對癥處理為主,在經過退熱及口腔護理等對癥處理后,多數都可以痊愈,只有少數才會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甚至威脅生命。所以,對皰疹性咽峽炎,家長既無需過分恐慌,也不能掉以輕心。
由于皰疹性咽峽炎具有傳染性,所以,寶寶一旦被醫生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后,需居家隔離,未完全恢復前,最好不去上學或外出玩耍。居家隔離的時間與孩子的病情有關,一般隔離時間為自發病起2周,并在患病期間做好退熱及口腔等對癥處理。在口腔皰疹破潰階段,孩子可因口腔有明顯疼痛而拒絕進食,這個階段可以少量多次地給孩子吃一些低溫、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必要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藥物,以減輕局部疼痛,促進潰瘍愈合。同時也要注意監測好寶寶的精神反應,如寶寶出現精神狀態變差、末梢循環差、肢體抖動、呼吸急促等,應及時就診。
李增清提醒家長,由于該病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呼吸道飛沫傳播,所以,做好手衛生,防止病從口入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外面玩耍回來后要先洗洗手,飯前便后也要養成洗手的習慣,當然,家長從外面回來后,在接觸寶寶前,也應先洗洗手。另外,平時要注意保證寶寶充足的營養和睡眠,堅持適當的運動,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