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古樹名木保護”系列報道(二)| 中華棗樹王:歷經800年滄桑依舊碩果累累 新鄭古棗樹保護區域,500年以上的棗樹就有1497株

          2019-08-3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8月29日,時值初秋,在新鄭市孟莊鎮栗元史村村支部書記史俊超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于該村的古棗園。推開斑駁鐵門,曲徑通幽處,一番“世外棗園”景象撲面而來。

          棗樹王

          新鄭古棗園

          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棗樹有568棵

          據史俊超介紹,古棗園面積680多畝,相傳是軒轅黃帝帶領眾位大臣親手栽植棗樹的地方。古棗園里至今仍有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棗樹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最著名的是,古棗園里有一棵號稱中華第一的棗樹。

          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攜大臣高拱、張居正、馬文升等到新鄭察看旱情,在此棗樹下歇息,看到周圍的棗樹都沒有它粗大,親口御封為“棗樹王”。“棗樹王”在19世紀末曾遭受雷電,樹冠主干部分和樹身西南面的樹皮被擊毀。1997年,林業部專家來新鄭考察,經測定,樹圍3.1米,盛長期樹冠14米。全國所有的棗樹都沒有“棗樹王”粗大,論證樹齡在800年以上,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棗樹王”。

          被保護起來的棗樹王

          數百年了依舊碩果累累

          棗樹王雖然曾被雷電擊過,但至今仍然郁郁蔥蔥,屹立不倒。記者實地看到,棗樹王被當地政府部門用護網保護了起來,樹樁有兩人合抱粗,枝葉繁茂,大氣沉雄,頗有王者風范,雖歷經滄桑,卻依然碩果累累。果實尚未成熟,嘗一顆卻是甜絲絲的。棗樹王旁邊有兩棵“將軍樹”,氣宇軒昂,豐姿不凡,同樣是碩果累累。

          2001年,為了防治病蟲害及游客破壞,當地政府對棗樹王和將軍樹都用護網進行了圍護。“棗樹有個棗瘋病,是中國棗樹的嚴重病害之一。一旦發病,第二年就很少結果。病樹又叫‘公棗樹’,發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對古棗樹保護產生極大威脅。”孟莊鎮黨政辦主任李自陽補充說。

          距離棗樹王不遠處,有處高約30米的古棗園觀景臺。拾階而上,登高臨望,整座古棗園郁郁蒼蒼。詩人謝少華曾賦詩稱:“蒼蒼古棗繁,人道自軒轅。苗裔傳根脈,枝柯遍宇寰。金秋多赤子,鐵干有龍顏。風送鈞天樂,欣然草木間。”

          將軍樹

          古棗樹保護區域

          500年以上棗樹1497株

          李自陽介紹稱,新鄭市孟莊鎮中部新老107連接線以南、京廣鐵路以西、潮河以東區域大約42平方公里,被鄭州市規劃為古棗樹郊野公園,包含了孟莊鎮三旺馬、曹莊、麻線張、石槽王、栗園史、洪府、酒孫、馮辛莊8個行政村。該區域為孟莊鎮紅棗主產區,其中500年以上棗樹1497株,300年至500年古棗樹4066株,100年至300年古棗樹14617株。

          為了把8個保留的村莊打造得比社區還要美麗,孟莊鎮黨委、鎮政府研究,擬依托該區域內古棗樹資源,推動各村組團聯動,促進產業振興,形成以紅棗民俗、紅棗旅游、紅棗文化為主體的生態旅游產業鏈條,帶動整鎮經濟崛起。


          鄭報全媒體記者 楊宜錦 文/圖

          分享到: 編輯:張瀟 統籌:劉德華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