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山東“拉面哥”程運付稱,已與他人簽署短視頻賬號運營協議,但很后悔。一份日期為2月25日的合作協議顯示,甲乙丙三方將共同開拓拉面哥所有短視頻平臺賬號。
拉面哥稱,簽署時并不懂真正含義與意圖,現在不想被別人利用掙錢。記者聯系協議其中一方,其表示“不知情”。律師李遜表示,根據三方協議,拉面哥可制止另兩方推廣行為,有權單方面解約。
“3元一碗拉面、15年不曾漲價”的拉面哥紅了
圍繞在他周圍的大型荒誕鬧劇隨之上演
各路蹭熱點的自媒體、拉橫幅打廣告的商家、久不聯系的“親戚”、自來熟的“同學”,把拉面哥農家小院的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而發生在拉面哥身上的故事則是生活“失控”、不堪其憂。
又是素人爆紅,又是網絡圍觀。
都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素人爆紅的后續發展總能給我們帶來“昨日重現”的熟悉感。
善良應該被保護,而不是被消費
拉面哥爆火起源于一則短視頻,鏡頭里的拉面哥一邊拉面一邊憨厚地說“我的拉面15年來只賣3元一碗,怕漲價了老百姓喝不起,少掙點反正也不賠嘛”。
拉面哥身上與浮華世態格格不入的本真味道讓他成為眾人矚目的對象。
但他被推上流量高峰之后,被迫陷入混亂的生活卻與網友不吝為他點贊的初衷相背離。
有網友聯想到此前爆火的“網紅公務員”丁真——
“和丁真一樣的,只不過丁真被保護起來了”。
大衣哥、沈巍、小馬云的故事尚在眼前,像丁真、“不倒翁小姐姐”一樣能夠被長線經營的旅游名片鳳毛麟角,被消費、被遺忘、成為互聯網記憶碎片中的一個標簽成為他們共同的命運。
拉面哥身上的閃光點,如他自己理解的爆紅原因,是“人品”。這種質樸與本真不應被瞬生瞬死的流量過度消費,參與這場狂歡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種自覺、一種責任,留一寸心靈的凈土,讓拉面哥的故事流傳下去。
讓“拉面哥”回歸正常生活才是應有之義
拉面哥的初衷只是讓老百姓能喝上3元一碗的拉面,“叫顧客吃飽、吃暖和”。
而現在,這個笑容樸實的山東漢子卻在來自四面八方的鏡頭下,像手里盛出的一碗碗拉面,成為了被無數自媒體分而食之的對象。
有網友說,“熱度火了一個又一個人,又毀了一個又一個人。冷卻以后日子還是日子,不過日子不是從前的日子了。”
這不是善良的人應該得到的回饋。
在一次又一次的輿論狂歡里,我們愈發熟稔在熱點人物身上挖掘信息的能力,但如何讓爆火的普通人更好的回歸生活,或是借力讓“網紅”的正面影響更長遠、更廣泛地輻射到周圍,仍然是個止步不前的議題。
讓拉面哥回歸正常生活,或是有序地將“拉面哥”的正面形象經營成品牌,讓這一品牌拉動周邊經濟,讓當地更長久地享用這次爆紅的紅利才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