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老張時常感到膝關節疼痛,尤其在半蹲位時難以忍受,別說走路了,帶孫子玩都困難,去醫院一拍片,大夫說是膝關節長骨刺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鄭州復康中醫院、河南張喜海中醫藥骨病研究院院長張喜海有話說。
人老為何長“骨刺”?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隨著年齡的增加,關節長年累月受力和磨損以及軟骨細胞和基質本身的退化,表層的關節軟骨破損、脫落,使得軟骨下骨相互摩擦,引起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能力的減退。“‘骨刺’也叫骨質增生,就是在正常的骨頭形狀之外出現了多余的骨質。隨著關節軟骨退化變薄,周圍連接的韌帶張力也變得松弛,這時關節變得不穩定,關節邊緣骨質也隨之生長增加,關節間隙變得狹窄。”
“大部分退化的軟骨會被關節中的滑膜組織吸收,但是,脫落的軟骨較多或較大塊時,滑膜無法完全吸收,就會刺激滑膜出現炎癥,這時便開始疼痛。”張喜海強調,疼痛是因為有了炎癥,沒有炎癥是不會疼痛的。
當炎癥足夠嚴重時,就會出現活動障礙。“例如蹲下或坐下后難以再重新站起來,上下樓梯、爬山等都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動作都會刺激到滑膜組織。最初一般是膝關節前方疼痛,后期則是關節后方疼痛,甚至是關節畸形,腿部彎曲,最嚴重時可能需要臥床。”張喜海說。
膝關節“失靈”盡快就診
老張在鄭州復康中醫院見到了張喜海院長,張院長為他采用了傳統中藥內服加外用熱敷的方法治療,三天后,老張疼痛的癥狀明顯緩解。在住院期間,老張也沒閑著,他每天會咨詢不同的病友,了解他們的情況,他心里的顧慮就徹底打消了。“聽張院長的沒錯,治療這個病不能急,得循序漸進,我打算好好住院治療一個月。”老張說。一個月后老張順利出院。
“很多老年人得了骨關節病后認為這是人老后的自然現象,不愿就醫,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早期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癥狀、改善功能、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質量。不能等到了晚期后悔莫及。”張喜海提醒,“骨刺”的發生與日常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關系。老年人在平時生活應注意鍛煉適量、適度,不可做劇烈、過分的運動。飲食中應注意補鈣。此外,季節變換時要注意膝部的保暖。
如果您有骨健康問題,可撥打健康熱線0371-85961816咨詢。
蔣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