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5時27分,中共河南省委原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徐光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鄭州逝世,享年77歲。
聽聞噩耗,無數河南人在網絡上哀悼留言,這是民心所向的追思,更是“政聲人去后”的注腳。徐公此去,溱洧含慟,具茨生悲。在黃帝故里新鄭,這片徐光春書記生前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土地上,故里兒女無不沉浸于悲痛之中,感念他為傳承弘揚黃帝文化和高規格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作出的不朽貢獻。
新鄭市融媒體中心組建了《徐光春書記與新鄭》采訪組,通過采訪徐光春書記在新鄭期間接觸過的黨員干部職工,真實再現他跟新鄭有關的點點滴滴,凝聚黃帝故里人民對這位“河南人的老書記”的無限追思。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讓我們抱著“溫情與敬意”,深切懷念徐光春書記,一起追憶、感悟他一心弘揚黃帝文化那顆純粹而偉大的靈魂,共同汲取奮進的力量。
他對黃帝文化和新鄭工作
傾注了大量心血
——訪新鄭市委書記馬志峰
采訪組:聽到徐光春書記去世的消息,我們都感到震驚和悲痛。他生前在黃帝文化的研究、弘揚和傳承上傾注了很大的心血,請您談一談。
馬志峰: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老書記生前對黃帝文化和新鄭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新鄭發展到今天,無不包含著老書記的關心、支持和指導。徐書記對黃帝文化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對弘揚黃帝文化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眾所周知,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當初由縣級層面主辦升格為省級層面主辦,正是徐書記親自推動的結果。從2006年起,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從原來每年新鄭市主辦上升為省級層面主辦,并逐步形成了由省政府、省政協、國務院臺辦、中國僑聯、全國臺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政協、新鄭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格局,發展到今天,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要文化品牌,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認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鄭日益成為全球華人的拜祖圣地、中華民族的心靈家園,是弘揚和傳承黃帝文化的主地標城市。
徐書記從第十屆開始擔綱論壇主席并做主旨演講,2016年我到新鄭工作后,由于新鄭舉辦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每年有機會向徐書記報告有關籌辦情況,從論壇主題的確定、演講嘉賓的邀請和他的主旨演講,徐書記都親力親為、親自審定。特別是徐書記從省委書記任上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對弘揚和傳承黃帝文化的研究上。每年他聽取匯報后,都會認真敲定論壇主題,并親自撰稿、親身參加論壇的壓軸演講……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李學勤、李伯謙、劉慶柱、趙德潤、王巍、余秋雨、王立群、張頤武、單霽翔、傅佩榮、朱海等多位名家大師參與到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中來,不遺余力把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打造成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靈魂工程”和“華語第一論壇”,成為交流的平臺、推廣的陣地,可以說,徐書記為此做出了奠基性、歷史性的貢獻,是弘揚和傳承黃帝文化的旗幟性領軍人物。同時,他還將黃帝文化的研究和推廣提升到一個新高度,2017年,在信陽師范學院創立了“炎黃學研究院”,通過“炎黃學”學科建設,既對馬克思主義和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結合進行了創造性轉換,也推動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采訪組: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徐光春書記的關心和指導。您認為徐光春書記這些年對新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有哪些意義?
馬志峰:徐書記不僅關心黃帝文化,他還傾心關注新鄭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9月14日,徐書記在《河南日報》“理論版”發表署名文章《從新鄭的崛起看黃帝文化的力量》,從文化角度解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密碼”,給我們很大啟發。新鄭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把新鄭打造成“黃帝文化歷史名城、現代臨空產業新城、宜居宜業生態城市”,其中“黃帝文化歷史名城”的建設作為“三城”建設的首城來確立,就是在徐書記文章的啟發和指引下確定的。
近些年,伴隨著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連年舉辦,新鄭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等領域不斷創新,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2、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第28;創成全省唯一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省社科院發布的縣域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連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中,連續兩年客觀指標在103個縣(市)中排名第1位。常住人口120萬,是全省人口凈流入最多的縣(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縣域第二,也是唯一一個鄭州地區破百萬人口的縣(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翻了一番,達到131.4平方公里,位列全省開發區、縣(市)區第一。他解讀的“密碼”在持續發揮作用,他的心愿在一步一步實現。
采訪組:徐光春書記的離開,對新鄭來說,有著巨大的遺憾和損失。對于新鄭今后的發展,我們要汲取怎樣的力量?
馬志峰:斯人已逝,其志長存。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延期舉行。9月8日,我們向徐書記報告了本屆論壇的籌備情況,請徐書記確定論壇主題有關事宜。期間,當說到黃帝故里園區經過改造提升后展現出莊嚴肅穆、磅礴大氣的故里新貌時,徐書記當即表示要到黃帝故里園區走一走、看一看。當時,我們懇請徐書記把“炎黃學”學科也開設在新鄭轄區的高校,他欣然同意。時至今日,他的未了心愿成為我們最大的遺憾……
回想徐書記從來到河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終心系黃帝文化,心系新鄭工作,讓人欽佩!他不是新鄭人、河南人,但他對河南、對黃帝文化的滿腔熱愛和對新鄭工作的無私關懷,將不斷激勵我們化悲痛為力量,躬身入局,擔當作為,苦干實干。唯有把黃帝故里建設得更加美好,把徐書記未竟的事業繼續推進,才不負徐書記的重托。
莫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徐書記在黃帝故里建設和黃帝文化的弘揚中,身體力行,筆耕不輟,無私奉獻,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展現出崇高的人格魅力,是我們各級黨員干部學習的“標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今,徐光春書記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輝煌的歷史文化成果必將激勵黃帝故里人民砥礪前行、奮發有為,一定會在這片熱土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他把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打造成
“華語第一論壇”
——訪新鄭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河南省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高林華
采訪組:新鄭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徐光春書記的支持,就沒有今天的黃帝故里。請您談一下他是如何關心和支持新鄭發展黃帝文化的?
高林華:徐書記是一個文化情結深厚的人。因為黃帝文化,他跟新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05年9月14日,徐書記蒞臨黃帝故里考察調研。他指出,黃帝故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可看、可聽、可品;新鄭區位優勢明顯,走出新鄭機場就可以和黃帝“握手”,并語重心長地叮囑,一定要開發好黃帝故里,辦好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希望新鄭統籌好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徐書記高度重視黃帝文化的傳承、開發和利用,不論是在省委書記的職位上,還是在擔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時,都一直力推黃帝文化和黃帝故里新鄭。今年,我與徐書記見面時,他還關切地詢問黃帝故里園區的建設情況,叮囑我們把黃帝故里園區改造升級好,讓更多的人能夠來黃帝故里感受厚重的傳統文化,激發民族凝聚力。
采訪組:徐光春書記十分重視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他連年在論壇上擔當演講嘉賓,做主旨演講、壓軸演講,力求讓更多人了解黃帝文化、傳承黃帝文化。
高林華:徐書記身體力行地支持新鄭舉辦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為了讓黃帝文化發揚光大,他親自撰寫了《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論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從新鄭的崛起看黃帝文化的力量》等20多篇文章,鼓勵新鄭堅持把黃帝文化國際論壇辦下去,使黃帝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在徐書記的影響和帶動下,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從第一屆到第十五屆,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升華。十多年來,許嘉璐、李學勤、李伯謙、王巍、單霽翔等百余名各界知名專家、學者在論壇發表演講,逐步成為了一個名家云集的學術殿堂。
采訪組:在您與徐光春書記的接觸中,對他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
高林華:徐書記作為一名省部級領導,特別平易近人。每次見到我,徐書記總會打趣地說:“新鄭又來給我‘安排’工作了。”但是不論多忙,徐書記每次都欣然接受我們給他的“安排”。
徐書記的敬業精神讓我印象深刻。徐書記擔當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演講嘉賓,很多人都以為有秘書為他準備稿子。事實上,徐書記每次都是親自撰寫,經常寫到深夜。我見他厚厚一沓的手稿,這說明他在“黃帝文化”這塊沃土的辛勤耕耘,體現了一名黨的領導干部堅定的文化信仰。
雖然徐書記現在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繼續按照他的要求,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充分展現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把古老的中華文明和時代精神融為一體,著力打造中華民族的心靈家園和拜祖圣地,不斷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民族認同感,增進華夏兒女的凝聚力、向心力。
他讓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享譽全球
——訪黃帝文化專家軒轅獎獲得者劉文學
采訪組:徐光春書記和您都是研究黃帝文化的專家學者,您能談下你們是如何相識的嗎?
劉文學:我和徐書記的首次接觸是從一封信開始。那是2005年8月5日,當時我老伴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治療,我在陪護期間偶然看到一份《河南日報》,上面報道了一則《關于我省召開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的新聞。我讀到徐書記在講話時,以我們黃帝故里為例,指出我省文化遺產沒有被充分發掘利用。看到這些內容后,我很激動,我覺得新鄭的機會來了。我立馬出去買了一個筆記本,在醫院內寫下了《致徐光春書記等的一封信》。我在信中說“黃帝故里是一項偉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呼吁將新鄭的“炎黃文化節”升格為省級主辦。沒想到一周后的8月12日,徐書記就作出批示:應高度重視黃帝故里開發,并要求有關部門前往新鄭調研。鄭州市、新鄭市立即就此部署落實。
一個月后,9月14日,我第一次見到了徐書記。那天下午,剛下過一場秋雨,徐書記帶領省政協領導一行到黃帝故里調研。我有幸為徐書記一行講解。在當時黃帝故里的“地宮”(地下展廳)內,徐書記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對黃帝故里的開發事宜作出了指示:將新鄭一直舉辦的“炎黃文化節”升格為省級主辦,由河南省政協主辦。就這樣,在第二年的2006年,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正式升格為省級主辦,自此成為全球億萬華人共同關注的焦點。
采訪組:在這之后,關于黃帝故里的推廣和建設,您和徐光春書記還有哪些交流?
劉文學:2006年9月17日,徐書記陪同外省負責同志到黃帝故里考察,當時由我講解,我向徐書記提出了河南應集中力量打造“尋根文化”品牌,建設“三館”(黃帝世系館、中華文明館、百姓尋根館)。徐書記很認同,并說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要研究、弘揚、開發好“黃帝文化”。
2007年4月,我編著的《黃帝故里志》出版前,我將文稿通過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呈送徐書記,并請他為我作序。徐書記欣然同意,并在序言中寫下:中華民族正在崛起,正在實現偉大復興,河南不僅要建設經濟強省,還要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根在中原”文化形象,使河南成為海內外億萬炎黃子孫心神向往的地方。
隨后,在2008年、2009年我先后兩次給徐書記寫信,提出河南文化建設要以中原的尋根文化為統領,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徐書記認為我的提法很有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期間,徐書記圍繞《黃帝文化與全面小康》進行演講。會議間歇時,徐書記和我圍繞黃帝文化進行過一次長談,就學術上的一些提法深入探討。交談時,給我的感受是徐書記的學識非常淵博,學術觀點超前,對黃帝精神有獨到的見解,就像他在2016年所寫的《從新鄭的崛起看黃帝文化的力量》,給我了很多的思考。
采訪組:我們知道,您在第十二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上獲得“軒轅獎”,給您頒獎的正是徐光春書記,這對您來說是否有特殊的意義?
劉文學:是的。那是在2018年4月17日,在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閉幕式上,徐書記將一座金光閃閃的獎杯和大紅證書頒發給我。能夠從徐書記手中領到這個獎項,我很榮幸。不僅是因為他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的權威身份,還有這些年他為傳承弘揚黃帝文化鼓與呼的行為,讓黃帝精神照亮了民族復興的征程。正是受到他的激勵,我在獲獎感言的時候有感而發: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現在,徐書記離開了我們,但給新鄭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是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金字招牌。我們生者更應該專注當下,遵循著徐書記的腳步,開發好、建設好黃帝故里,實現徐書記“讓黃帝文化的大旗在中原大地、在中華大地、在全球大地高高飄揚、永遠飄揚”的愿望。
他是“為新鄭打工的省委書記”
——訪新鄭市文聯主席岳建華
采訪組:您曾經作為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的組織者、參與者之一,在工作中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徐光春書記,他給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岳建華:首先是虛懷若谷。2016年9月14日,徐書記在河南日報發表《從新鄭的崛起看黃帝文化的力量》,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我在報紙上讀完這篇文章后發現了兩處問題,一是文中寫到“‘中國好人’道德模范如增、劉金鎦”,實際應該為花書增;一處是“如今的新鄭市是鄭州市轄的一個縣級市,面積873平方公里,人口140萬(含常住人口80萬)。”當時官方公布的人口數是65.7萬。就這兩處問題,我發信息給徐書記的秘書。當時內心非常忐忑,擔心徐書記會不高興。但在匯報后,徐書記表示馬上修改更正,還說有問題一定要指出來,這是對文章負責、對他負責。后來徐書記《談古論今話炎黃》一書收錄這篇文章時,已經就這兩處做了更正。虛懷若谷、求真求實,我想這是他多年作為新聞人的職業操守和習慣。
另一個印象是謙恭自守。2016年11月16日,黃帝農耕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暨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會上邀請了徐書記及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評審研討。會議議程安排很緊湊,專家發言積極熱烈。會議持續了將近四個小時,中間沒有休息時間。我觀察到徐書記一直很專注地聽專家發言,整個過程很少喝水。會議結束后,我問徐書記:“您坐了一晌沒動,也很少喝水,累了吧?”徐書記說:“喝水容易去洗手間,專家們坐在一起開會不容易,大家發言都很積極,都想讓我聽聽他們的意見,我也想聽聽他們的意見建議,我不能站起來離開會場,這樣會對與會者和專家不尊重,打擊他們發言的積極性。”后來留心觀察,徐書記每次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都是這樣。坐得住,沉下心,認真傾聽每一位同志的發言,尊重每一位參會的同志,這是徐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的自我要求。
采訪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舉辦多年,徐光春書記有沒有給你們講過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岳建華:徐書記給我們講過當時決定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個“小插曲”。2005年9月14日,他在新鄭黃帝故里調研后,決定推動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為省級主辦。省里有些許反對聲音,認為黃帝是傳說人物,舉辦祭拜活動會有封建迷信的嫌疑,可以拜老子等河南名人,不建議拜黃帝,而且省委領導參加拜祖不合適。徐書記力排眾議、頂住壓力,親自參加并恭讀拜祖文。徐書記說,不能忘記了自己的歷史,丟掉了自己的傳統,不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對于老祖宗,我們不僅不能忘,而且對他們的精神遺產要繼承、弘揚,要創新、發展,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有更深厚的發展根基,有更強勁的發展動力,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更美好的發展前景!
采訪組:除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徐光春書記對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乃至新鄭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岳建華:從2015年開始,徐書記每年都作為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主席在論壇作主旨演講,他曾深情寄語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黃帝文化國際論壇要一屆一屆地辦下去,在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的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把論壇名片擦得更亮!”作為論壇的組織者參與者之一,我一直牢記徐書記的話,不敢懈怠。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推遲舉辦,不曾想原定的徐書記的主題發言竟成了永遠的遺憾。
我曾在徐書記辦公室看到一塊牌匾,上書:“中原崛起 勵精圖治 中原兒女感激您”。
徐書記說這是他卸任省委書記時,一個民間協會組織贈與他的。可見,這是河南人民對于他在中原這片熱土上付出心血的認可。大家知道徐書記新聞行業出身,很善于借助媒體力量宣傳“古老而新生的河南”,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改變河南的外部形象,所以被人稱為“最懂新聞的省委書記”。但對我們新鄭而言,因為黃帝文化的結緣,與他更多了一層親密的關系。徐書記曾在一次活動中開玩笑說:我退休了,還一直在給新鄭打工。所以,我們親切地稱他為“為新鄭打工的省委書記”!
此刻念起,心感恩,亦溫暖。
他對黃帝文化事業有著不懈追求
——訪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天偉
采訪組:您還記得第一次與徐光春書記交往的情景嗎?您與他的交往都涉及哪些工作?
張天偉:我是2017年3月底,到新鄭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秘書處任職的。正好趕上第十一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開幕,也是在這次論壇上,我與徐書記有了第一次的近距離接觸。當時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為一個省部級領導,能夠參加我們縣級活動并親自演講,說明他對這項工作的重視。慢慢我了解到,從第十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開始,徐書記就擔任論壇主席,從拍板確定論壇主題,到作主旨演講,這些年從未間斷過。另外,我們黃帝文化研究會舉行的一些學術研討會,只要徐書記有時間都會按時參加。
采訪組:您跟徐光春書記接觸這些年,能不能給我們談談您對他的整體印象?
張天偉:首先,徐書記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學者。剛到研究會工作時,我認真細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徐書記所著的《談古論今話炎黃》。讀過之后,我深深地為他在河南提升外部形象和建設經濟大省、文化強省中所做出來的突出貢獻而感動。尤其是他扎根黃帝文化研究,為黃帝故里建設鼓與呼,在黃帝文化研究、傳承、弘揚等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當我讀到他寫的這段“夜已很深、夜已很靜。我伏在燈下細細品讀《黃帝內經》,仿佛如一幼童在癡癡地聽幾位老者講那過去的事情……我讀著、想著,想著、又讀著……”時,一個挑燈夜讀、如癡如醉的學者形象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很早聽說徐書記講稿都是自己親自所寫,沒有其他人代筆。在第十五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上,徐書記作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與中華文化百年弘揚》的主旨演講,我見徐書記上臺演講時,從上衣口袋里隨手掏出一疊稿紙展開來開始演講。會后,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徐書記說:“徐書記,您可以把講稿給我們嗎?”徐書記看了看我說:“這個還沒打印!”我搶著說:“我們給您打印,我們正在籌備建設黃帝文化館,您的手稿可以收藏起來。”當徐書記將手稿遞到我的手上后,我無比激動,呈現在我眼前的手稿是用鉛筆所寫,字體雋永、條理清晰,有的地方還有反復修改增添,整整九頁。
徐書記還是弘揚黃帝文化的領軍人物。不光是我們新鄭人這么認為,在我與外地炎黃文化研究單位交流中,他們提到新鄭的黃帝文化工作時,他們也都一致認為徐書記對推動黃帝文化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稱贊徐書記既是領導,又是理論家,還是弘揚黃帝文化的領軍人物。
采訪組:通過與徐光春書記的接觸,您覺得他身上哪些品質最能打動你?
張天偉:作為一名基層黃帝文化工作者,從徐書記身上能明顯感受到,他對黃帝文化事業的不懈追求和執著付出,特別是他在獲得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授予的“軒轅獎”時發表的獲獎感言,每每回想起來,都感覺到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感召,正如他所講:“我敬著黃帝像,捧著黃帝書,身為黃帝子孫,當為黃帝文化的大旗在中原大地,在中華大地上,在全球大地高高飄揚、永遠飄揚,奉獻我的一切力量,不辜負黃帝故里人民對我的厚愛。”作為故里人,我們時常拿這句話與人共勉。
在徐書記的精神感召下,我認為,黃帝文化做的久了,就會日益成為根植于內心的信仰,割舍不掉的情懷,發自內心的自覺。回憶黃帝故里這些年一路走來,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各界黃帝文化愛好者的接續傳承,才有了新鄭黃帝文化事業的今天,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過去。
他的精神和情懷不需要任何形容詞修飾
——訪新鄭市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李磊
采訪組:2005年,徐光春書記首次到新鄭調研,那時您正在新鄭市委辦秘書科工作,您對這件事有什么印象?
李? 磊:是的,我與徐書記的緣分始于2005年,確切地說,我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當時我在秘書科工作,9月14日,徐書記專程到新鄭調研,還在黃帝故里召開了座談會。活動結束后,同事帶回了徐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錄音交由我們整理。
戴上耳機,按下播放鍵,一個宏亮的、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傳入耳中。起初,我們只是把它作為例行公事的一篇錄音稿來整理。但當我們聽到徐書記說到“新鄭這個地方,在我們國家,在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和重要地位”時,說到“一定要聯合起來開發,做好黃帝故里這篇大文章”時,說到“搞一個活動,我帶頭來,省里四大班子領導都來”時,說到“河南有兩大文化,即黃帝文化和黃河文化”時,尤其是聽到徐書記說“每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讓省政協來主辦比較合適,拜祖文我來念”時,我們幾個小秘書的心里熱了,思想沸騰了!
正是這篇意義非同尋常的調研講話,成為2006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先聲,而我也有幸成為記錄徐書記“做好黃帝故里這篇大文章”重要決策的親歷者、見證者。到了2009年,升格為省政協主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功舉行三屆,省委政研室專門組織調研,隨后刊發了以“拜祖大典給新鄭帶來深刻變化”為主題的文章。這篇文章得到了徐書記的親筆批示,我有幸參與了調研和文稿起草工作,因而深受鼓舞。
采訪組:在2016年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閉幕式上,徐光春書記被授予“軒轅獎”,聽說頒獎詞是您和同事們一起寫的,請您談下背后的故事?
李? 磊:我是在2015年11月,離開市委辦到史志辦任職,從此正式與黃帝文化結下不解之緣,也有緣近距離接觸到徐書記。特別是2016年起,承蒙劉如江老師舉薦,我加入到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工作團隊,負責文字材料組的工作。
也是在這屆論壇上,徐書記被論壇組委會授予“軒轅獎”,以表彰他多年來辛勤耕耘“黃帝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貢獻。起草頒獎詞時,我和同事頗費了一番周折,一幫無知無畏的年輕人竟然要給曾經的省委書記寫頒獎詞!寫了一稿又一稿,總是找不到核心要義。后來,論壇總策劃朱海老師對我們耳提面命:“他是黨的新聞宣傳戰線上的高級干部,是關鍵時期主政中原的省委書記,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的首席顧問、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推手……把這些實實在在地寫出來就好。”與同事們交流后,我進一步了解到徐書記卸任后,沒有離開河南,更是一直在為黃帝文化鼓與呼。我們恍然開悟,對于徐書記來說,他的精神和情懷都在數十年奮斗的閱歷與業績中,不需要任何的形容詞來修飾。
調整思路后,我們寫出了新的頒獎詞,獲得了組委會的首肯。在接受獎杯現場,徐書記以《為弘揚傳承黃帝文化鼓與呼》為題,表達了他的獲獎感言,謙遜地表示:把“軒轅獎”授予我,就是希望我能為傳承弘揚黃帝文化給予更多的鼓與呼。
采訪組:在您和徐光春書記接觸的經歷中,有哪件事情讓您記憶深刻?
李? 磊:那是2017年,第十一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如期舉行。當時,徐書記多年心血的結晶《談古論今話炎黃》正式出版,組委會給我們工作人員每人發了一本。拿到書后,我萌生了找徐書記簽名的念頭,但心中十分忐忑。猶豫再三,還是鼓起勇氣走到了徐書記面前。沒想到的是,徐書記爽快地答應了,親切地問我的情況,同行的同事說我當過政研室主任,現在是論壇材料組組長。他說,好,是筆桿子。然后問我的姓名是哪兩個字,鄭重地在書的扉頁上題寫了“李磊同志惠存;徐光春,丁酉春”兩行字。這次接觸,讓我深受感動,感到徐書記沒有架子、儒雅可親。在他面前,我們這些初入文化圈的后生們如沐春風。
到了2021年,第十五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上,當滿頭銀發的徐書記再次站上演講臺時,臺下立刻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當他宏亮的聲音再次回響在會場上空時,我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一位七旬老人的智慧與思想,來自于他的執著與堅守。而讓我始料不及的是,這一年論壇上的演講,竟成為了他的絕響。
往事涓滴,回憶成海。過去的十五年里,每一個春天我們都能夠與他在黃帝故里相遇。今年的秋天里,他離開了,遠行了,新一屆的論壇我們將無從相見。但他播下的種子已經生根開花,他所鐘情的事業生生不息,他所鐘愛的新鄭欣欣向榮!
他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積極踐行者
——訪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秘書處綜合科科長楊旭光
采訪組:您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徐光春書記的情形嗎?請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楊旭光:從2013年開始,我一直在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組委會綜合協調組工作。因為承擔論壇籌備工作,我有幸與各級領導有聯絡、對接、匯報的機會。第一次見徐書記是在2015年1月10日,那天在北京舉行中華黃帝故里建設促進會揭牌儀式,徐書記受邀出席。在發言時,他開門見山地說:“去年,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同志來找我,說要搞促進會,想要我支持一下,我說我肯定支持……這大半年來我一直很關注促進會的工作。”話語一出,令會場所有人動容,現場頓時響起掌聲,尤其讓參會的新鄭同志倍感振奮。一位省部級領導干部,這么厚愛黃帝故里,這是對我們工作莫大的支持!
采訪組:在黃帝文化國際論壇舉辦期間,有哪些關于徐光春書記給您印象深刻的事?
楊旭光:論壇舉辦初期,為了提升論壇影響力,每屆論壇都力邀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專家學者登臺演講。所以,我們組委會上下都盼望著徐書記可以參加論壇。2015年春天,第九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上,大家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那屆論壇徐書記雖沒有主題演講,但參加了多項議程。開幕式上,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為孩子們贈送了書籍《中華傳統美德壹百句》;閉幕式上,他作為第一屆“軒轅獎”頒獎嘉賓,為許嘉璐副委員長和李學勤先生頒獎。活動結束當天,對論壇給予高度評價。那屆論壇也因為許嘉璐副委員長和徐書記的參加,大放異彩,被傳為美談。
自此以后,我與徐書記的接觸機會多了起來。幾乎每年我們都去拜訪徐書記,匯報一年來的工作,聽聽他對黃帝故里建設和黃帝文化弘揚的意見建議。有時也邀請他出席新鄭的各種文化活動,徐書記都欣然受邀,不辭辛勞為建設好黃帝故里鼓與呼。徐書記自2016年擔任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主席以來,先后以《談黃帝文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中華傳統文化時代化與“一帶一路”戰略》《讓黃帝文化與時代同行》等為題演講,闡釋了傳承弘揚黃帝文化、建設黃帝故里的重要意義。可以說,徐書記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積極踐行者。
采訪組:劉象乾 劉佳美 趙聰聰 劉栓陽 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