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二)|保障民生 不斷提升群眾福祉 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 保交樓復工95%以上

          2023-01-0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1月4日上午,在鄭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長何雄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來,鄭州都市圈擴容提質,新增城鎮就業13.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新投用公辦幼兒園76所,市區新建中小學校24所、投用22所,投用高中9所,不斷保障民生增福祉,提升群眾幸福感。

          統籌城鄉促融合 穩步提升城市品質

          鄭州都市圈擴容提質。鄭開、鄭港融合發展25項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機許市域鐵路通車試運行,鄭開蘭城際延長線等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國道107高架快速通道全面開工。都市圈內戶口通遷和居住證實現互認。

          高品質城市建設持續推進。高新產城、二七廣場等32個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首通段、城郊線二期開通運營,6條在建項目加快建設;下穿二七廣場隧道、北三環彩虹橋主體工程、環城貨運通道等重大項目大頭落地。鄭州航空港站、鄭濟高鐵鄭州段投入運營。

          打通“斷頭路”50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多個、共享停車泊位7.58萬個。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52.5公里、熱力管網83.95公里、燃氣管網298.55公里,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向市域供水7.02億立方米;為80萬戶居民家庭加裝燃氣安全裝置。

          新建綠地771萬平方米、生態廊道8條,建成綜合公園24個、公園游園60個。入地改造架空通信線纜150公里、治理窨井蓋9.5萬座、拆除違法建設206萬平方米,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98%。

          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實施產業幫扶項目13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扎實開展,新改建無害化廁所1.6萬戶、農村公路240公里,建成美麗鄉村精品村50個。

          標本兼治強韌性 筑牢城市安全防線

          樹牢“兩山”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沿黃生態廊道建成開放,完成國土綠化及災后恢復重建2.38萬畝,撫育中幼林3.21萬畝。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23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建成加氫站12座、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617輛;新能源渣土車、網約車占比增大,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全部為新能源車。

          高質量推進災后重建。對照國務院調查報告指出的6個方面教訓問題逐項整改,3499個災后重建和能力提升項目開工3451個、完工3320個、完成投資610億元。整治中小型水庫27座,整治城區積水點163處,4.6萬受災農戶全部住上安全放心房。出臺防汛應急預案,新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74處、防汛緊急避險點2889處。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新冠疫情發生3年來,疫苗接種覆蓋1213.6萬人,60歲以上老人接種率91.01%;改造6家醫療機構為定點救治醫院。

          強力推進保交樓和安置房建設。全國首創保交樓“4+1”模式,落實支持資金300多億元,全市保交樓項目實質性復工95%以上。列入省問題樓盤臺賬的“辦證難”“配套設施不完善”兩類項目全部化解。新建成安置房2565萬平方米、回遷安置群眾15.3萬人。

          保障民生增福祉 提升群眾幸福感

          省市重點民生實事超額完成。新增城鎮就業13.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穩崗2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8%。新投用公辦幼兒園76所,市區新建中小學校24所、投用22所,投用高中9所。高水平舉辦第九屆博博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動,商都遺址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建成開放。

          4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通過驗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100%達到國家標準。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落地實施,受惠群眾178.16萬人次。新建更新社區健身活動中心20個,更新健身路徑300條、建設智能驛站40個。

          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1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19個、特困供養機構12個、家庭養老床位6050張,全市161.7萬老人全部入網智慧養老健康服務平臺。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繼續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高校畢業生生活補貼5.09億元、老年人高齡津貼2.89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9162萬元、特殊困難群眾救助金5億元。棚戶區改造新開工7791套、建成39223套、交付15503套,實物分配公租房10492套、人才公寓1110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13部。

          五年工作回顧

          民生支出占80%左右

          2018年以來,省會城市首位度提升至21.6%,建成區面積突破130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79.1%,常住總人口增加到1274.2萬人;市場主體超過180萬戶。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賽會成功舉辦。

          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提高到50.9%。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5G網絡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

          國家超算鄭州中心建成投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中原科技城、中原龍子湖智慧島等科研功能平臺投入運營。引育高層次人才1802名、匯聚頂尖人才91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個,科研人員突破10萬人。

          鄭州機場貨運量年均增長21%,中歐班列(中豫號)累計開行超過6000班;“網上絲綢之路”近年來保持20%以上增長。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1.6%,建成各類公園游園120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3平方米。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保持在80%左右。181個貧困村、9.6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學前教育入園率、普惠率達到95%、84.8%。15分鐘便民醫療圈全面建成,設置養老床位近6萬張。90%以上的市民喝上丹江水,市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6%,建成區集中供熱率達85%。

          鄭州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 王紅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