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其事·我們身邊的寶藏?
?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系列報道?
?第二篇章 “文化朝圣”(下)
湯始居亳第一城
商城遺址公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新華 攝
明媚四月,楊柳依依,百花綻放。站在巍然矗立的鄭州商代城墻遺址上,對商城遺址這張鄭州的“千年歷史文化名片”,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穿越歷史云煙,如今,古老的城墻依然在敘說著往事越千年的滄桑故事,厚重的黃土依然覆蓋著3600年的商都威嚴。在鄭州加快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征程中,商城遺址散發出最奪目的光彩。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焱 攝
為古都鄭州培根鑄魂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在老鄭州人眼中,多少年來,這長長的城墻一直橫亙在商都繁華地帶,早以深深融入這座3600年古都的血脈與魂魄。
昨日,市民王楠帶著12歲的兒子來到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踏青游玩。放眼望去,黃色的夯土城墻一直向南綿延至城南路,去年夏天全新開放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感受厚重的商文化。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尹金凱 攝
王楠是一名老鄭州人,從小就在城墻邊長大。“記得我上小學時,經常和小伙伴爬到城墻上捉迷藏、瘋跑著玩耍……”這連綿不斷的土城墻,曾帶給他和小伙伴不少美好的童年記憶。
除了難忘的城墻時光,王楠還對商文化頗有研究。“鄭州商代都城是公認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國家、城市、青銅器、文字四個文明要素,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指著東邊的一段商代城墻,王楠還告訴兒子,鄭州商都文化是在繼承夏代禮制等先進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商族文化發展形成。鄭州商都文化是當時中國文明的核心,它的城市建設、城郭布局、青銅文化、祭祀占卜、文字書寫、手工業和商業文化對周邊文化、晚商殷墟文化和周文化以及之后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焱 攝
巍巍亳都見證滄桑歷史
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一樓大廳,矗立著商王成湯的巨型人物雕塑。其背后的整面墻體上,則雕刻著一幅大型青銅浮雕“商頌”,生動講述著“桑林祈雨”“王亥服牛”等動人的商代歷史故事。
據講解員介紹,約4000年前,商部族首領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地,遂興起。經過近500年發展,到成湯時,商已經成為以亳為都城的廣域王權國家。商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國家,其第一個國都為“亳”。
然而,“亳都”確切的地理方位究竟在哪里?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告訴記者,1950年秋,鄭州南學街小學教師韓維周不經意間在鄭州二里崗一帶發現了一些陶片和磨光石器,經文物部門鑒定是商代遺物。這次發現,使學術界在以后的發掘和研究中,確立了早于殷墟的商代前期文化為二里崗文化。鄭州商城遺址的考古發掘,也由此傳奇般地拉開序幕。
泥土浮雕造型生動地描繪了和亳都相關的重大事件?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秀清 圖
1955年,著名考古學者安金槐率領考古隊在清理商代墓葬時發現,墓葬下面有大規模的夯土,順著夯土調查,發現是一個合圍的方形墻垣,墻垣的南部與鄭州明清老城墻重合,北部越過老城北墻還有大面積的遺址,這竟然是一座歷史上之前沒有記載的商代城池。
后來,人們又在這個城池的內外發現了規模更大的外城以及宮城、青銅器窖藏坑和鑄銅、制骨、制陶作坊遺址。這里出土的文物眾多,青銅重器雄渾,金飾寶玉璀璨,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書曠世,兵刃利器精銳。
鄭州商城遺址宏大的城市規模和氣勢,以及內外城池和宮殿區的整體形制奠定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礎。堪稱中國城市鼻祖的鄭州商城,每一塊瓦礫,每一張陶片,都記載著過往的3600年歲月,向世人講述著商王朝的輝煌。
1961年,鄭州商城遺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選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21年被評選為百年考古百大發現之一。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焱 攝
3600年人脈不斷煙火不熄
“這里展示的是鄭州商代都城內城南城垣的剖面復原,最中間紅褐色的夯土層就是商代城墻,上層夯筑的是戰國、唐宋、明清等朝代留下來的修筑痕跡,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城墻現狀,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鄭州商城3600年來城址從未轉移。”近日,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馬玉鵬指著展廳一段用3D高科技技術復原的商代城墻興奮地說。
“考古研究表明,鄭州商代城池建于3600年前,遺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并且從文化層堆積看,歷朝歷代一直在使用它,3600年人脈不斷,煙火不熄。”閻鐵成驕傲地告訴記者。
經過近70年的考古發掘和科學研究揭示,鄭州商城是商湯所建的早商王都——亳,其都城沿用150余年,比安陽殷墟還要早近300年。鄭州商城遺址的布局由內至外分為宮城、內城和外城,是典型的三重城垣結構。在宮城范圍內發現有宮城墻、密集的大型夯土臺基、輸水管道和祭祀遺址。內城近似長方形,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深厚,各類生活遺跡十分豐富。特別是周長達7公里的夯土城垣,高大雄偉,保留在地面以上的地段總長2586米,展示出商代城市的宏偉氣勢。
觀眾在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馬健 攝
馬玉鵬告訴記者,在這些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青銅方鼎的出土尤為引人注目,原始瓷尊和罍、象牙觚等文物也讓人驚嘆不已。
據統計,僅杜嶺等三個窖藏坑就出土青銅器28件,器型厚重、紋飾繁縟,展現了鄭州作為王都的崇高地位,堪稱中國青銅文明的首個高峰。
書院街片區考古發掘區?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秀清 圖
時隔70年后,鄭州商城遺址又迎來全新的考古發現。2022年,由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的書院街墓地是鄭州商城城垣內首次發現的具有系統結構功能的墓地。墓地時代為鄭州商城白家莊期,在墓地南側發現多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墓地主墓陪葬品形成了中商早期喪葬禮制完備的青銅器、金器、玉器組合。該考古發現入選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滄桑歲月欣然過,笑傲風雨度千年。鄭州,這座3600年古都從歷史的深處款款走來,正邁向更加繁花似錦的未來!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