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成養老床位5.7萬張,完成率95%;向5.4萬名低保、特困人員發放“愛心消費券”1618.65萬元;持續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9月6日,鄭州市民政局召開全市民政年中工作推進會,盤點上半年工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安排部署下半年重點任務。
■上半年成績單
培訓養老護理人員5771人次
積極推行養老人才共建共育共享模式,上半年培訓養老護理人員5771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53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87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全市建成養老床位5.7萬張,完成率95%。新鄭市、新密市率先示范,積極探索提高農村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的有效途徑。鞏義市智慧養老平臺建設快速推進,率先實現與市級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金水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成為全省唯一一家上榜的區級單位。
發放“愛心消費券”1618.65萬元
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全市共錄入低保、特困、支出型困難對象等近7萬人,為實施精準救助奠定了基礎。織密織牢救助保障網。扎實開展“關愛你我他(她)·溫暖千萬家”“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專項救助行動,向5.4萬名低保、特困人員發放“愛心消費券”161.65萬元。
發放助學資金49.7萬元
成立鄭州市兒童福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全市兒童福利機構標準匯編和“一孩一檔”精細化管理工作。上半年全市共發放基本生活費898.4萬元,保障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118名。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發放助學資金49.7萬元,惠及全市超齡上學孤兒120名。
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已建成投入使用142所。全市已配備兒童督導員215名、兒童主任3268名,實現了鄉鎮(街道)、村(居)全覆蓋。
設立“救急難”救助基金17個
社會組織黨建覆蓋率實現100%。組建“鄭州市社會組織便民服務團”,持續開展幫扶活動,社會組織治理動能進一步激發。全市設立“救急難”救助基金17個,實現市縣全覆蓋,共籌集資金1137.47萬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幸福家園”工程上線慈善募捐項目276個,網上籌款1627.89萬元,將各類慈善救助項目融合到鄉村振興大局,為救助幫扶困難群體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成社工站159個,開展“社工千站暖萬家”活動670余場次,服務群眾22000余人次。組織開展社工職業水平考試考前培訓和專業培訓28場次,共計參與12000余人次,81名社工入選省社工專業督導人才庫,社工人才培訓進度達全年105%,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市民紀念公園已啟動建設
全市建成鄉鎮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28個、開工在建19個。航空港區提前謀劃、積極協調,市民紀念公園項目已啟動建設。
持續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全市共辦理異地登記4160對。積極開展婚嫁“新事新辦好家庭”選樹活動,6個“好家庭”獲得省級表彰。
■下半年要干好這些事
探索城市社區居家設施運營“鄭州經驗”
探索城市社區居家設施運營“鄭州經驗”。主動融入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收集信息、開展探訪關愛活動。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動態退出機制,根據服務內容和質量,兌現獎補政策,促進社區居家養老設施健康可持續運營。
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流程,提供越來越有溫度的服務。
農村日間照料中心2025年基本覆蓋
制定出臺《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施辦法》,對納入保障范圍的老年人免費評估,作為政策制定與兌現、享受政府養老補貼的參照。加快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發揮縣級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兜底作用,加快推進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轉型,確保年度任務如期完成。加強農村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爭取到2025年實現基本覆蓋。
充分發揮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站作用,積極開展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救助工作,不斷提高殘疾人服務水平。
努力實現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站“一縣區一中心、一鄉鎮(街道)一站點”的建設目標。加大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力度,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年底前實現全市鄉鎮(街道)社工站、未保站全覆蓋。
試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電子津貼”
強化市、縣兩級“互聯網+養老”智慧平臺功能,打通信息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滿足綜合監測、政策兌現、運營管理和供需對接等需求,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試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電子津貼”、老年人助餐補貼等,探索“一卡通”結算、人臉識別的監管方式。
穩定現有養老服務隊伍,指導養老服務機構制定人才引進計劃,發揮“人才工作室”、培訓基地作用。繼續開展街道、社區、家庭“三進”活動。組織全市收養工作人員積極參加收養工作業務能力線上培訓,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素質。繼續推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確保年底前培養社工人才不少于3000名。
推動健全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持續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雙治理”創新實驗工作,爭取將滎陽市城關鄉李克寨村申報成為全國試驗點。
建立養老服務負面清單制度
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備案、運行、管理等監管,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完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建立養老服務負面清單制度,將信用情況與獎補扶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掛鉤聯動。
嚴格檢查社會組織基本情況、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情況、開展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情況、法人治理機制情況等,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建立臺賬和問題清單,進行督導整改。
做好“一老一小”福利機構安全管理
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智能化安防水平,加強專業人員配備,加大聯合執法檢查,經常對民政服務機構進行隱患排查,要特別做好“一老一小”福利機構的消防和安全管理,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全力維護服務對象生命健康安全。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