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圖書館記憶資源建設主題論壇在鄭舉辦

          2023-09-1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9月15日,作為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主題論壇之一,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主辦、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協辦的“圖書館記憶資源建設主題論壇暨第三屆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成果發布與研討活動”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會上,來自全國30余家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合作單位代表、國圖出版社代表就記憶資源共建共享相關話題進行研討。該活動分三部分展開,分別是《中國圖書館人物口述史》新書發布、圖書館記憶資源共建共享學術交流以及中國記憶項目第二個共建專題——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項目推介。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在2015年首屆“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研討會”上,聯合30家圖書館和高校相關院系向全國圖書館界發出倡議,啟動了“中國圖書館界重要人物”專題資源建設。截至目前,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和指導下,全國共有28家圖書館參與此項資源共建工作,開展了48位圖書館界重要人物的口述史采訪項目。《中國圖書館人物口述史》基于該專題的第一批資源建設成果整理而成,共五集,130余萬字,收錄了29位我國圖書館界代表人物的口述歷史。這一出版項目獲得了2021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該書編委會副主任程煥文教授指出,“這些記憶資源建設的成果填補了中國圖書館史和中國圖書館學史上的口述史學術空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活動現場,國家圖書館和出版社向受訪人、共建單位贈送了新書。

          學術交流部分包含“受訪人說”“采訪人說”和“出版人說”三個環節。首先由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原主任吳慰慈、深圳圖書館原館長沈迪飛等7位受訪人就開展中國圖書館人物口述史訪問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如何傳承圖書館精神、口述史在圖書館館藏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對圖書館的發展與展望等話題,進行了視頻發言。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朱巖表示:“口述史采集的方式是圖書館界信息采集工作的突破與創新。口述資源擁有影音文獻在信息傳達上的優勢,可以更好地保存個人經歷與行業經驗,內容較傳統文獻載體更為豐富、系統,更具感染力。”之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甘肅省圖書館副館長李芬林、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張紅揚、武漢大學圖書館特藏中心副主任宋登漢分別作了《發揮社會記憶功能,我們能做什么?》《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理念探析——兼談口述史對館藏資源建設的意義》《口述實錄:記錄圖書館歷史發展的重要資源——以“中國圖書館界重要人物專題潘寅生”為例》《口述實錄拓展了館史資源和研究的新疆域——以莊守經館長口述史訪談為例》《口述史的臺前幕后與現場——武漢大學圖書館口述史項目的經驗分享》等5場主題報告。

          “出版人說”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展開,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戴曉曄、范瑞婷、劉東亮,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鄧詠秋、共建單位代表夏雨雨、辛影、肖更浩、竇鵬、劉實、張莉、王雅麗、韓梅等就這一專題記憶資源的采集、整理和編輯經驗進行了交流分享。活動最后,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總結了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專題進展情況,介紹了即將啟動的第二個圖書館界共建項目——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該計劃將陸續完成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的系統性記錄與典藏工作,形成專題資源庫,使其成為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有效保存民族記憶,增強民族認同,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在全社會樹立正確民族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中國圖書館年會期間,由國家圖書館出品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在鄭州奧斯卡影城舉行院線首映。影片通過國家圖書館老館員口述講述國家圖書館發展的故事。作為第一部以圖書館人口述史料為創作題材的紀錄片,該片受到了當地觀眾的好評。口述與影像的方式,將這些內容變成了可被記錄、可供服務的新型文獻。過去的八年中,圖書館人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實現了“中國圖書館界重要人物專題”首批成果的出版。未來,全國圖書館界還將在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和各合作單位的倡導下,持續深耕、厚積薄發,合力搶救和保存文獻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