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
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
特 刊
【2019.09.18-2023.09.18】
?大河奔流?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四年來,鄭州市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大力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聚焦“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高標準推進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黃河國家戰略的鄭州擔當。
大河澎湃起新潮
本報編輯部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仲秋時節,舉目遠望,錦繡斑斕的秋色,在黃河兩岸徐徐鋪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氣勢雄渾的黃河風光 鄭報全媒體記者 徐宗福 攝
牢記囑托,堅定踐行。四年來,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理念的引領下,作為重大戰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黃的主戰場,作為黃河沿線規模體量最大的城市、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鄭州市正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在守護母親河、聚焦生態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數字河、建設幸福河上不斷彰顯新擔當新作為。
國家戰略,鄭州擔當。四年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奮勇爭先、更加出彩”,錨定“兩個確保”,深入開展“三標”活動、全面推進“十大戰略”行動,聚焦“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古老黃河正在鄭州大地展開新的歷史畫卷。
生態優先,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
西流湖公園,百余種鳥類棲息于此,演繹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和諧景象;
黃河濕地中牟段,豆雁、灰鶴等飛鳥流連忘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頻頻現身;
北龍湖公園,疣鼻天鵝在此安家落戶,每一次出場,都會占據鄭州人心中的熱搜榜……
“黃河寧,天下平。”一直以來,裹泥卷沙、河道擺動、地上懸河等諸多問題,讓黃河成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
同時,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橫跨西部、中部、東部9省區,涉及91個地級行政區域,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保護母親河,一系列制度規劃先后出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保護母親河擘畫長遠藍圖;黃河保護法今年4月1日起施行,為黃河保護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為進一步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保護母親河,一系列切實舉措落地見效——
去年以來,鄭州市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市縣聯動、部門協同,條抓塊保、合力攻堅,圓滿完成了年度明確的數十項重點任務和數十項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健全了沿黃城市合作交流長效機制,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
一組組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2022年,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圓滿完成PM2.5、PM10、二氧化氮、重污染天氣控制目標;全市10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7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14個縣級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全市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100%;全市林木覆蓋率35%,建成區綠地總面積26839萬平方米……
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關鍵點,對標先進,高位推動,鄭州全力書寫著經濟與生態共榮、發展與保護并進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圖景。
大河上下,河水湯湯。放眼全流域,在沿黃省區和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母親河,正在恢復生機與活力,逐步轉變為一條利民之河、安瀾之河。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
6月21日,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召開。貫徹落實部署要求,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綠色低碳為導向,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鄭州奮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作為“關鍵變量”的典型代表,今年以來,中原科技城扎實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錨定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目標,推動“三合一”融合、招商引資、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讓中原科技城這座硬核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矗立中原大地。
作為“最大增量”的效果顯現,數據顯示:中原科技城依托豫商大會、豫粵合作、豫港交流等重大活動,通過以商招商、以會招商、活動招商等方式,新簽約中廣核氫能產業研究院等重點項目134個,涵蓋數字經濟、信創、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制造、金融保險總部等領域,累計簽約各類企業410家。
加快整合創新要素、培育創新產業、集聚創新人才、構建創新生態,當下的鄭州,創新之潮持續澎湃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
在中鐵裝備集團盾構公司裝備制造車間,焊接廢氣和噴漆廢氣通過一體化設備凈化處理系統達標排放;
在鄭州煤機綜機設備有限公司,舊的液壓機回收后,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舊的液壓機“煥然一新”,“成本上可以為客戶節省至少一半的費用”;
在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明泰鋁業生產車間,廢棄的鋁制門窗、易拉罐經過分類,進入生產線,經過熔煉、提純等工序后,“搖身一變”成為更高級的鋁制板材,最后蝶變為汽車的內飾、電子產品的配件等高端產品……
不僅在工業生產層面讓創新和綠色交融碰撞——加快構建抵御自然災害防線,確保黃河安瀾;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當下的鄭州,不斷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市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入新階段。
守正創新,中華文脈煥發時代新光彩。
滔滔黃河,潤澤中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作為全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鄭州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可移動文物近15萬件(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先后入選15項,文物數量和規模居全國城市前列,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持續講好“黃河故事”,就是要守正創新,不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9月3日至6日,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精彩綻放,吸引海內外嘉賓相聚“天地之中”,共謀旅游發展大計;
9月14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啟動,2023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圍繞“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主品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行動,連續3年舉辦黃河文化月活動,全方位擦亮“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文化標識;
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在河南鄭州舉行,系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現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同樣是在這個9月,作為2023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2023年微博文化之夜即將綻放河南鄭州,文化名人、博物館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業界學者、多領域微博大V等百余位嘉賓,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呈現一場文化饕餮盛宴,助力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中國圖書館展覽會”和以“詩在中原 歌詠中華”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等多項重大文化活動接連在鄭州登場,向海內外嘉賓生動展示中原厚重文化,綻放古都熠熠華彩。
抓好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資源利用、文化業態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品牌打造、產業培育,不斷擦亮“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文化標識……近年來,從不同角度展示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核,以多種方式呈現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融入生活、守正創新的黃河文化,在鄭州大地大放異彩。
大河澎湃,不舍晝夜。
實干筑夢,氣象日新。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一定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們一定能以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鄭州實踐邁出更加堅實步伐,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