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讓詩詞成為日常生活的精神底座!中華經典詩詞論壇在詩圣故里河洛鞏義舉辦

          2023-09-2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天地之中”話詩情,共論經典永流傳。9月24日,以“中華經典詩詞與文化傳承發展”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詩詞論壇在詩圣故里鞏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以及中華詩詞學會、黃河詩會的嘉賓會聚一堂,以詩為媒、以文通心,感念詩圣情懷,探討詩詞經典,共話文化傳承與發展。

          作為中國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的“重頭戲”,以及2023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活動由中華詩詞學會、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中共鞏義市委、鞏義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河南詩歌學會、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鞏義市委宣傳部承辦,旨在打造傳承弘揚詩歌文化的高規格交流互動平臺,推動我國詩歌文化繁榮發展。

          中原是詩歌的故鄉,鄭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歌文化創作交流的“十字要沖”。《詩經·鄭風》以二十一篇居國風之首,開我國現實主義詩歌之先河,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一大批詩壇名家都在鄭州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不朽佳作,為詩歌文化的千年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作為中國八大古都和新興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鄭州既繼承了《詩經·鄭風》的古典浪漫,又充滿著昂揚奮進的時代詩情,詩人、詩作和各種以詩歌為主題的大眾文化活動層出不窮,營造了深厚的詩歌文化氛圍。

          “很高興看到,鞏義在獲得‘中華詩城’的榮譽稱號后,更高地舉起了詩詞文化這面旗幟,并用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在致辭時表示,中華詩詞已經成為大眾文化,詩詞組織已經遍布鄉鎮、社區,詩詞組織類別也細化到各個領域、人群;中華詩詞給人們慰藉,是人們的精神家園,中華詩詞講究韻律、講究平仄、講究對仗,用詞典雅、表達凝練、朗朗上口,好誦好傳好記,所以新詩興起之后,古典詩詞不僅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而且更加興旺發達。第七屆中國詩歌節深入探討“傳承與創新:新舊體詩的百年發展”和“中華經典詩詞與文化傳承發展”,正當其時、很有必要。

          “隨著一代代人吟誦傳承,中華經典詩詞潤物無聲般融入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成為中國人共有的精神家園。中華經典詩詞中蘊含的意境、美感、哲理與價值觀,具有跨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直到今天依然能夠帶給我們啟迪,陶冶我們的情操。”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總編輯盛若蔚在致辭時表示,新時代為我國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要在傳承弘揚中華詩詞文化方面付出更多實踐,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持續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擁有深厚底蘊的中華詩詞文化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詩詞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是文化創新創造的寶貴資源,詩詞文化參與了民族基因的塑造、民族思想的啟迪、民族心靈的溫潤,對涵養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河南省文聯主席邵麗在致辭時,以杜甫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強調詩的意義,“杜詩在千年之后,還溫暖著我們、激蕩著我們,這就是詩歌的力量。共享古典詩詞文化的神韻和魅力,品味經典詩詞之美,用詩歌凝聚奮進的力量”。

          論壇上,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理論研究與評論部主任林峰闡述了傳統詩詞的當代功能和現實意義,指出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詩詞的功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詩詞也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精神底座。

          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南京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鐘振振,從詩歌創作、詩歌發展史觀、詩歌創作主張、唐人的“當代詩”的經典化等多方面論述了中華經典詩詞要傳承更要發展。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以“詩興當得山河助”為主題,激情肆意地游走在一個個偉大詩人的詩句中,引領人們領略詩意的另一番天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思煒,詳細分析了杜詩語言運用的創新;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莫礪鋒通過視頻分享了中華悠久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指出一部杜詩就是儒家精神的詩語表述,并分享了個人閱讀杜詩受到的感染和熏陶。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分享了融媒體時代的詩詞文化傳播;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耿占春詳細講解了現代詩的歷史與修辭;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原主任葉延濱以“新時代中華傳統經典詩詞與中國現代新詩的相互促進與發展”為主題,指出新詩與傳統詩詞要互相學習,共同發展,將傳統詩歌經典這份文化寶藏的詩歌精神。

          與會嘉賓表示,此次經典詩詞論壇是一次難得的學術盛會,也是一次難忘的文化之旅;各位專家學者對中國經典詩詞的精彩解讀和深刻見解,讓人受益匪淺;非常期待深入感受詩圣故里、河洛鞏義的歷史人文底蘊。

          據悉,當日下午,與會嘉賓將前往杜甫故里、石窟寺、康百萬莊園、永昭陵展開創作調研活動。當晚,“故鄉月·家國情”杜甫故里詩歌朗誦會還將邀請大家重溫杜詩里的山河歲月、家國情懷。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盧文軍 謝慶 張曉璐 程子鑫/文 周甬/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