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穿越,看到不一樣的盛唐 河南博物院 供圖 夜太美,來參加河南博物院“豫見·國寶奇妙夜”暑期延時開放活動吧 李文波 圖
本報訊(記者 秦華)夜幕降臨,文明不眠。白天熱浪褪去,屬于文化的星光也將正式點亮。6月25日起,河南博物院“豫見·國寶奇妙夜”暑期延時開放活動正式開啟,《唐宮夜宴》XR大空間沉浸展夜展模式也同步啟動,帶大家開啟一場奇妙穿越之旅。
“豫見·國寶奇妙夜”暑期延時開放活動于6月25日至8月24日開啟,開放時間由9:00~17:00調整為9:00~20:00(19:00停止檢票,周一閉館),參觀預約數量從每日12000人次增加至每日17000人次。河南博物院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制,觀眾可提前5天(含當天)在河南博物院小程序進行預約。
本次延時服務期間,持續開放基本陳列展“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和“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巧工遺珍——院藏明清珍寶展”等部分常設展覽,將重點推出沉浸式國寶漫游“雨林秘境——瑪雅文明超沉浸探索體驗展”和“唐宮夜宴XR大空間沉浸展”,以及文物講解劇《國寶奇妙游》、華夏古樂展演和文博文創市集等活動。
25日,雖逢降雨,但到河南博物院參觀的游客依然絡繹不絕,人們觀展覽、聽講解、購文創,暢游歷史長河。而夜游河南博物院,《唐宮夜宴》XR大空間沉浸展夜展一定不能錯過。《唐宮夜宴》XR大空間沉浸展通過高精度建模與動態光影技術,再現了“洛河夜色”的繁華,只需佩戴上輕便的VR眼鏡,便能一秒鐘穿越到千年盛唐的洛陽城。
濃濃故鄉情 凝于畫筆間
“陳國創從藝50周年美術作品展”正在展出中
畫展上的國畫作品
市民觀看展出
你可能對“陳國創”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見過他的作品。作為平面設計師,陳國創設計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紀念幣、“好想你”棗業經典Logo及多款產品包裝、多種香煙及酒類包裝為人們所熟知,是河南省首位榮獲包裝藝術“世界之星”大獎的藝術家;作為中國畫畫家,他的國畫作品以表現松柏、古棗樹聞名畫壇,被譽為“中國畫棗第一人”。
由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的“百花增彩新時代——陳國創從藝50周年美術作品展”,正在河南省美術館展出,全面展示了陳國創汲取多門藝術學科之長,豐富創新藝術作品的學研結合之路。展覽將在河南省美術館展出至6月28日,還沒觀展的讀者去一睹為快吧!
向家鄉人民匯報展示
漫步省美術館二樓展廳,陳國創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讓人震撼——7米長卷《棗鄉踏歌行》以四季時序展開,讓人仿佛能從畫面中觸摸到中原大地的歷史脈動;松柏山水畫作氣勢宏闊又精細入微,濃郁的嶺南畫派風格與現代繪畫藝術巧妙融合,呈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藝術效果;最讓人感到親切的,是一幅幅平面設計作品,“金芒果”“紅喜梅”“黃金葉”“好想你”等河南著名品牌的商標包裝,瞬間勾起觀眾的時代記憶……
展覽通過中國畫山水作品、棗鄉風情畫作品、學藝歷程展示、平面設計作品、教學成果及學生作品等5個部分,全面展示了陳國創50年來的藝術創作成果,參觀者無不贊嘆于陳國創的藝術門類涉獵之廣泛、藝術功底之深厚、藝術構思之新穎。
作為平面設計師和中國畫畫家,從1975年在《戰斗報》發表第一幅作品開啟藝術人生,陳國創至今已在藝術領域深耕半個世紀。“我是喝著黃河水長大、土生土長的河南人,中原歷史和文化是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從藝50年,這是藝術之路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時候給河南鄉親做個匯報了。”談及此次展覽的初衷,陳國創說,他期待著家鄉人民的評論和檢閱。
丹青描繪中原風土人情
陳國創出生在新鄭市的一個小鄉村,他說,村子旁圍繞著大片的棗林,就在這一棵棵棗樹旁,度過了最快樂的童年時光,對于棗樹情有獨鐘。多年來,陳國創以畫棗為樂,他的畫筆描繪棗鄉風物,也記錄風土人情。畫里沉淀的,是他對棗鄉新鄭的濃濃故鄉情,畫中展露的,是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
不只是國畫作品,在平面設計作品中,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故鄉情結。陳國創為“好想你”紅棗品牌設計了多款包裝,“煙盒棗片”、紅棗禮盒等,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使新鄭紅棗從農產品升級為文化伴手禮,暢銷全國。
除了古棗樹,陳國創還酷愛松柏山水題材,他的山水畫氣勢宏闊,新穎的用墨、用色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松柏題材作品,雄健蒼拙,蕩浩然之氣,將嶺南畫派藝術風格與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手法巧妙融合,盡顯作者扎實的傳統功底與敏銳的創新意識。
“棗樹不僅是植物,還象征著‘頑強生存,奉獻人間’的精神。松柏蒼勁矯健,我贊賞其堅韌不拔的品格。它們都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堅強高尚的品格。”陳國創說,他以物喻志,借景抒情,希望以棗樹、松柏為精神載體,來對話歷史,觀照現實、訴說鄉情,傳遞中原人善良、樸實、堅定等優良品格。
以“借鑒思維”建構新表達
陳國創多才多藝,在國畫、包裝設計、美術教育等多個領域成就斐然,佳作頻頻獲獎,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他連續4次獲得世界包裝組織“世界之星”設計藝術大獎,獲此殊榮的全國至今僅有4人。
7年時間里,4次問鼎被譽為“包裝界奧斯卡”的“世界之星”,許多人好奇,陳國創的秘訣是什么。對此,他表示:“東方藝術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值得發揚光大。我設計的包裝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突出中原民族特色的同時,賦予其時代新意和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陳國創舉例說,他借鑒了煙盒、口香糖的元素,為“好想你”紅棗品牌設計出“煙盒棗片”的包裝,為自己摘得了第四個“世界之星”桂冠。
“俗語說‘百事通不如一事精’‘一招鮮,吃遍天’,但這兩句話顯然不適合設計工作,我認為設計師應該發揮想象的翅膀,涉獵百家、博采眾長,在設計時充分發揮借鑒思維的作用。”陳國創說,多年來,他從未間斷國畫、油畫、書法的創作,也從未停止對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鉆研,希望能以“借鑒思維”建構傳統美學的現代性表達。
人物簡介
陳國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煙酒包裝研究生班副主任、教授。1972年入伍,1981年畢業于開封師院美術系,1992年畢業于廣州美院關山月畫室研究生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煙酒包裝評審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國著名設計家、松柏山水畫家。
陳國創以堅實的繪畫基本功,涉獵國畫、油畫和工藝美術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設計作品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紀念幣(一套6張),廣州基金標志、中國煙標收藏標志、好想你棗業集團標志,金芒果、紅喜梅、黃金葉、紅旗渠等香煙包裝,臥龍玉液酒、貴州量醬酒等酒類包裝。曾連續4次獲得聯合國世界包裝組織“世界之星”設計大獎,國畫作品以表現松柏、古棗樹聞名畫壇,被譽為“中國畫棗第一人”。松柏山水曾兩次獲得全國美展優秀獎。國畫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軍事博物館、廣西博物館、加拿大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本報記者 秦華 文/圖
重磅展覽輪番登場、文博活動緊鑼密鼓進行……
鄭州文博“七一”花開黨旗紅
市民在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參觀
市民參與書院街墓地“城市考古體驗課堂”
“七一”黨的“生日”在即,鄭州文博以高質量黨建凝聚力量、促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愈發精彩: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即“火爆”,鄭州博物館“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聯展”等重磅展覽輪番登場,“清涼一夏”文化消暑活動緊鑼密鼓進行,以清靜溝仰韶城址為代表的各遺址現場,考古發掘正在穩步推進中……文博之花在黨旗下競相綻放,文物事業活力煥發、光彩綻放,文化力量沁潤群眾心田。
兩個“強化” 打下文博事業堅實基礎
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鄭州文物系統強化理論武裝,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凝心聚力、勇當先鋒,在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當標桿、作表率;同時強化組織建設,提升隊伍戰斗力和凝聚力,15個黨支部中鄭州二七紀念館黨支部和鄭州博物館總館黨支部已經獲評市直機關“四強”支部。
據了解,市文物系統中35歲以下的青年干部占據“半壁江山”,為此市文物局制定青年干部教育培養方案,成立青年工作小組、依據學科專業分類培養,有效提升了文物系統青年干部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2025年,我們繼續擦亮‘文博花開黨旗紅’機關黨建品牌,深化9個局屬單位子品牌建設,不僅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為文物業務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鄭州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如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黨支部基于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打造書院街“城市考古體驗課堂”,讓在城市中心親歷考古成為現實;清靜溝黨員先鋒隊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政策宣講等各項工作中沖在前、干在先、做表率。在“守望文明”黨建品牌的引領下,考古院黨員干有方向、做有目標,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互促互進。
高質量黨建服務中心大局
今年以來,鄭州文物系統堅持把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推動黨建向中心聚焦、為改革護航、為發展賦能。
“親眼看到郭家嘴村為解決灌溉難題而修建的高大渡槽,我聯想到了紅旗渠和南水北調工程,這些文物遺跡無不彰顯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我突然間理解了文物普查對文明傳承的意義。”6月12日,鄭州市文物局組織機關各黨支部開展“文物普查員的一天”主題黨日活動,機關全體黨員實地走訪二七區南郭家嘴渡槽等不可移動文物點,青年黨員柴雙研與大家分享黨日活動時感悟頗深。此次主題黨日活動,將黨建工作與文物普查業務緊密結合,為高質量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凝聚了“紅色力量”。據了解,2024年底,鄭州市各普查單元復查完成率100%,復查數量8055處,復查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已調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數量1580處。
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即“爆火”,成為鄭州新晉熱門打卡點。“出片”的背后是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從策劃到落地,整整“磨”了近兩年的成果。黨員千紹彬說:“既要向專家請教學術,要跟設計師摳細節,又要盯著施工方趕進度,大家心里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控質量、呈效果’。終于不負期待,為觀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文化答卷。”
鄭州市文物局“今宵月‘鄭’圓 文博話中秋”文物融媒體活動入選“2025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入圍項目”名單;游客可以在“城市文化會客廳”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吃著“商小鮮”獸面紋餅干和夯土城墻蛋糕,品著“亳”字咖啡,尋找“何以中國”的歷史答案;河南省高校學子可以向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承辦的“唐韻青花 數創未來”數字文創設計大賽投稿,運用數字化手段,展現青年創新力量,擦亮鄭州“青花瓷故鄉”的金名片……當前,鄭州文博事業活力煥發、光彩綻放,背后都滿含著無數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身影——他們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埋藏在烈日下的考古探方里、鐫刻進嚴謹的考古報告中、融匯在精益求精的展覽里、蘊含在不斷提升的服務中。
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鄭州黨建工作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文物系統將持續推動黨建引領與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機結合,為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正風肅紀建設“清廉文博”
6月18日,鄭州市文物局組織黨員干部前往河南廉政文化教育館開展廉政警示教育。詳實的史料文獻與生動的典型案例為大家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
“今年是文物系統‘紀律+效能’提升年,全系統將強化文化遺產保護、文物活化利用和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監督,扎實推進‘清廉文博’建設。”鄭州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后文物系統還將繼續深入學習領悟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引導全系統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努力開創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本報記者 左麗慧
通訊員 郝夢圓 文/圖
鄭州古都學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 左麗慧 通訊員 姜維)6月26日,鄭州古都學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鄭州舉行。學會會員7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會員們認真聽取并審議了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與財務情況報告,全面回顧總結了過去工作的成績與經驗。同時,大會表決通過了《鄭州古都學會章程(修改草案)》,為學會未來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此外,會議還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和新一屆領導班子,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研究員王文華當選新任會長,張國碩、樊溫泉、陳隆文、焦勇、劉彥鋒、陳萬卿、杜平安7人當選副會長,為學會注入全新活力。
成立22年來,鄭州古都學會始終秉持“挖掘闡釋鄭州古都內涵”,以“加強鄭州市內外學術交流,以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為宗旨,在古都學術研究與交流領域成果斐然。學會相繼主辦或承辦“嵩山文明與早期王都學術會議”“夏商周時期的中原與周邊”“新時代古都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等一系列高規格學術活動,并積極參加中國古都學會年會,不斷深化與中國古都學會及各地古都學會的聯系交流,有力提升了古都鄭州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學術成果方面,辦好學術刊物《古都鄭州》,出版《中國八大古都》《鄭州古都文化研究》《弓翊清集》《張民表集》等學術著作,深度挖掘古都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更多人了解鄭州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展望未來,鄭州古都學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整合鄭州古都學術資源,積極加強與各古都學會、市域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交往,推動古都學術研究朝著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致力于將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助力鄭州古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