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九維協同 全域智治丨一屏觀全域 “千里眼”“順風耳”守護鄭州平安

          2025-07-2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

          在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二七廣場、CBD等城市地標的實時畫面躍入屏幕;游人如織的鄭州東站、80多公里外的少林寺景區立刻鋪展在眼前。

          數字孿生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城市治理的未來,作為人口超1300萬的特大城市,鄭州積極推進“黨建網”+“政務網、視聯網、物聯網”+“城市運行、應急處突、經濟運行等專網”融合,打造全市域7755.1平方公里全覆蓋、全貫通、全應用的“1+3+N”城市運行智能感知體系,探索特大城市治理向高效能治理躍進的“智治”之路。

          服務群眾更加精準高效

          網格,是鄭州實施治理、服務群眾的基礎單元。

          打開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平臺最小的治理單元——網格,一張圖就可以清晰了解區域內樓棟、人口、道路等硬件信息,也可以明了低保、特困、高齡、殘疾人等不同人群分布信息。

          鄭州按照“規模均衡適度、任務能力匹配”原則,在城市社區,按照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劃分“社區網格”7763個,以“50戶至70戶、2小時內完成入戶排查、宣傳動員”為標準細分“微網格”46942個;在農村,以村民小組為基礎劃分“農村網格”11357個;在交通樞紐、學校、醫院、商圈市場等人員密集、人口流動頻繁的重點區域,設置“專屬網格”4707個。

          所有的網格被孿生成全市統一、多方共享、動態更新、精準識別的二維高清網格電子地圖,實現政法綜治、城管、信訪、市場監管等各類網格多格合一,形成了“全覆蓋、無縫隙”的網格體系。

          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人、地、物、事、情、組織”六要素數據進行數據化歸集、網格化關聯,經過可視化分析、智能化監管、數字化建模,打造出一個“云端”看得見的鄭州。

          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正在悄然改變著服務群眾的速度和效率。

          在鄭東新區,發現單元樓門口出現地面積水,拍照上傳滲漏點坐標定位、積水影像等關鍵信息,幾分鐘后,物業工程部攜帶專業設備抵達現場進行處置。

          在高新區,史女士家洗衣機接口脫落,引發用水異常,智能水表即刻啟動“異常用水預警”,網格人員12分鐘趕到現場,避免“水漫金山”造成更大損失。

          在登封,一女士騎電動車途經少室路,發現路面出現凹陷。她通過鄭好拍App上傳現場照片,不到30分鐘,市政養護車輛就抵達現場,次日清晨,路面恢復,隱患消除。

          城市治理躍升的“數智驅動”

          作為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的“神經中樞”,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以三級城運體系和基層網格體系建設為載體,為城市治理注入“數智驅動”。

          災害天氣期間,接入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平臺的“數字城管”就展現出它非凡的“科控力”。全市415個重要點位的感知和監控設備即刻啟動——這些帶有傳感功能的監測“神器”,將152個道路積水點、12條隧道、30座橋涵、28條明溝、“兩河一渠”等重點點位的信息即時回傳至指揮中心。

          當道路出現積水,布置在道路上的監測“神器”立即將信息傳至指揮中心,系統也會第一時間“喚醒”相關責任人,趕赴現場消除隱患。

          在城市隧道,“智慧大腦”也正在監控著隧道的“一舉一動”——傳感器實時測量隧道內的有害氣體、風速風向和路面積水情況,設施狀態、預警提示、遠程調度和實時反饋“一網統管”。

          目前,鄭州已接入機場、車站、醫院、商圈等13萬余路視頻、1567個高位探頭,貫通融合垂管的森林消防、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視頻資源,推進燃氣、水務、熱力等21.93萬臺物聯設備接入全市物聯網平臺,實現“一屏(一端)”全面掌控城市運行狀態。

          這些布置在城市各個地方的“千里眼”“順風耳”,將各類信息匯總至平臺,經過“智慧大腦”的超級運算,為城市管理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確保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本報記者 王戰龍/文 徐宗福/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