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街道,登封市的王女士正通過手機上傳一條關于市政設施損壞的報件。
短短幾分鐘內,這條信息便沿著“基層發現—一鍵上報—智能分派—聯動處置—結果反饋—綜合評價”的閉環流程,精準抵達相關部門,一場高效的城市治理行動就此展開。
這看似尋常的一幕,正是鄭州以“一鍵全處理”機制深化人工智能賦能基層治理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鄭州,正憑借著智慧的力量,在全國率先打造價值引領、數據驅動、場景牽引、智治協同、賦能產業、內生安全的智能體城市,讓基層治理煥發新的活力。
構建全流程閉環治理體系
基層治理的高效與否,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鄭州在智能中樞建立了統一的智慧化工作機制,針對法定職責邊界清晰的事項,實現一鍵全過程在線處理,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閉環流程。
這一流程就像一條精密的鏈條,環環相扣,確保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在事件處置方面,鄭州遵循“職責清晰一鍵辦、‘三跨’事件協同辦、復雜事件指定辦”的原則,規范了事件處置流程,并加強在線監管。
對于職責明確的事項,“一鍵辦”讓效率大幅提升;對于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三跨”事件,“協同辦”打破了部門壁壘,形成了治理合力;而對于復雜事件,“指定辦”則確保了責任到人,推動問題妥善解決。
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牽頭建立定期研判和聯合工作機制,對“三跨”復雜事件實施協同處置,做到限時辦結。同時,定期開展平臺運行事件分析,針對高頻事項實施專項治理,推動“由處置一件事到解決一批事,再到預防一類事”的轉變。
這種從點到面、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治理模式,讓鄭州的基層治理更具前瞻性和系統性。
對超期未辦結等10類情形事件,采取“自動+人工”方式,向同級紀委監委實時推送,以有效監督推動事件辦結。
這一舉措倒逼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每一個群眾訴求都不會被拖延和忽視,讓城市治理既有“智慧大腦”,更有“溫暖心房”。
打造多元協同治理樣板
目前,“一鍵全處理”機制已在鄭州各個區域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興達路街道辦事處作為金水區唯一的臨黃辦事處,以專屬網格為脈絡,探索出沿黃區域專屬網格智能體建設的新路徑。在黃河金水段專屬網格指揮中心,大屏上的“空天地一體化”智慧巡防系統一網觀河,無人機自動巡航發現險情,智能石頭發出位移預警,電子圍欄實時勸導違規行為……這一系列智能化手段,讓黃河治理從“治”變為“智”。
該中心自2023年運行以來,累計處置各類事件600余件。2023年汛期,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模擬每秒4000立方米流量洪峰,實現“零傷亡、零漫堤”。未來,興達路街道還將打造“三個升級版”,讓黃河治理的智慧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鄭東新區CBD專屬網格在“一鍵全處理”機制下,數智賦能擦亮了城市名片。今年以來,CBD專屬網格處置各類案件1050余件,滿意率達到100%。在數智賦能方面,接入10余個部門視頻數據,聯通2900多路攝像頭,增設智能抓拍設備409臺等,實現了多種場景的自動報警、智能發現,智能派單量達90%以上。
旅游名城登封,“城市大腦”推動全城高效運轉。當群眾的報件上傳至網格化平臺后,通過智能派單功能,第一時間派轉至相關部門,實現線上“一鍵呼應”,線下“快速響應”。登封還構建“1+15+7”多中心合一指揮體系,打破了部門壁壘,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民生保障等領域事件流轉效率提升40%,應急響應時間縮短至原來的60%。在“觀管聯處”方面,400萬條要素信息盡收眼底,8258路攝像頭織就“城市天眼”,平臺累計受理事件超30萬件,辦結率99.97%。創新“紀檢監察+民生訴求”機制,倒逼干部“接訴即辦”,今年以來,共化解“三跨”事件127件,事件平均處置時間縮短至20分鐘。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城市治理。鄭州將持續深化“一鍵全處理”機制創新,推動數字技術與治理實踐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更具示范價值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樣板,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市民。
本報記者 董艷竹/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