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以演藝形式‘活’在水面,才懂文化傳播可以如此流動。”在“旅博牽手 書寫‘船’說”活動中,鄭州本地多家博物館負責人登上《如意龍湖?船說鄭州》游船,在古今輝映的航程中,對文旅融合的“破圈”力量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博物館與旅游的跨界,不僅是資源的疊加,更是為鄭州文旅注入了文化“引擎”。
跨界“破圈”:為文旅裝上文化“引擎”
《如意龍湖?船說鄭州》通過升級后的“雙向敘事”,讓游客在去程觸摸“文化鄭州”、回程感受“活力鄭州”。這種創新讓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執行館長吳向勇稱之為“文旅融合的‘破圈’實踐”:“‘船說鄭州’與博物館牽手,既為項目添了文化厚度,又為博物館打開‘流動展廳’,這種‘船+博物館’模式能串起散落的歷史文化,為全國提供‘鄭州樣本’。”
鄭州市絲路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孫鵬超認為活動是“創新典范”:“它打破了靜態展示與旅游觀賞的邊界,讓文化‘活’起來、故事‘動’起來,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碰撞。”鄭州紅木文化博物館副館長胡泊則強調其對城市轉型的意義:“激活了千年商都基因,助力鄭州從‘過境地’向‘目的地’轉變。”
思維革新:文化傳播需要“流動”與“創新”
跨界互動帶來了“思維地震”。吳向勇坦言,過去習慣將文物“鎖”在展柜,而此次看到歷史在水面“活”起來,才意識到“博物館該做文化‘擺渡人’”。鄭州瞻世客家文化博物館執行館長王丞深受啟發:“文化可通過數智化、實景場景打造沉浸式體驗,與旅游融合能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孫鵬超感受到“破圈”的力量:“靜態文物變動態場景,讓我們明白文化傳承需要創新表達,跨界合作正是激活傳統的絕佳路徑。”胡泊則建議建立文旅資源共享機制:“讓游客在一處獲取全市信息,構建‘文化+旅游+商業+城市’的業態,打造城市會客廳。”
航程體驗:在古今輝映中觸摸文化溫度
游船體驗讓眾人沉醉。孫鵬超用“超乎預期”形容:“360°全景配合光影演藝,全程是視聽盛宴,讓人‘人在畫中游,心隨歷史走’。”王丞偏愛夜晚的氛圍:“微風中,光影舞臺演繹歷史人物,讓文化與夜景交融,賦予游船獨特符號。”
吳向勇稱其為“沉浸式歷史漫游”:“歷史不再是文字,而是鮮活場景,讓博物館的文物能更生動地抵達游客。”胡泊則對十二幕大秀印象深刻:“從黃帝雄渾到嵩山武韻,讓我們看到‘驚艷的鄭州’,這必將成為文化新IP。”
未來藍圖:從“串珠成鏈”到“文旅目的地”
隨著“運河漫境”9月底面世,“船+岸”立體空間將形成。吳向勇期待“雙向奔赴”:“‘船說’借博物館添厚度,博物館借‘船說’拓廣度。”胡泊表態:“紅木博物館將做鄭州文旅的‘奮力槳手’,共推城市文旅騰飛。”
記者 謝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