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隊伍教育整頓活動深入開展,強化審判管理,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進一步優化社會效果,鄭州中院向社會公開愛民實踐服務承諾“十件實事”。
一
優化健全網上訴訟機制
提升一站式訴訟服務
積極推行網上訴訟。實現網上立案、網上交費、網上流轉材料無障礙,推進網上開庭、網上調解、電子送達;強化一站式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更加便利人民群眾參與訴訟。
二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著力化解企業破產難題
強化訴前調解、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適用,全面提升審判質量效率、降低當事人訴訟的時間成本、費用成本;大力推行網上詢價、網上拍賣,減少評估和拍賣費用;完善破產案件管理平臺,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辦事辦案效率;對經營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實行破產保護,依法重整和解,幫助企業脫危解困;建立健全解決企業破產系列問題的府院聯動機制。
三
加大普法力度
積極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開辟“家事”審判課堂,加強父母監管責任、夫妻和睦共處、家風傳承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送法進校園”、“送法進社區”、“送法進企業”、“送法進工地”、“送法進鄉村”等普法活動,通過“法院開放日”等活動,強化審判公開。
四
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
依法服務保障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
開通涉生態環境保護非訴執行案件綠色通道,加快審查與執行,為保護藍天碧水凈土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積極推進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審理,最大限度地維護環境公共利益;認真組織全市法院開展“6·5環境日”集中宣傳活動,采取巡回審判、公開宣判、新聞發布等形式,不斷提升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影響力。
五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助推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宣傳活動。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知識產權審判的司法保護工作情況,公布典型案例,采取送法進企業、園區、高校、市場等形式,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群眾的知識產權法律素養;加大對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凈化市場環境,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措施適用,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大規模侵權行為,加大制裁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六
暢通信訪渠道
著力化解信訪矛盾糾紛
開展涉訴信訪積案集中清理活動,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提前公示兩級法院接訪計劃,堅持院領導每日接訪,方便群眾信訪;開通網上信訪、電話約訪,暢通信訪渠道。
七
規范執行管理
提升執行質量和效率
公布全市法院執行部門團隊長以上干警聯系方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當事人對執行工作的監督,方便當事人聯系;建立執行信訪值班制度,每天安排1名中層干部和正式干警在執行信訪窗口值班,認真接待信訪當事人,妥善處置涉執信訪案件;規范執行行為,提升執行效率和質量。
八
實施“護薪”行動
全力做好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辦理
對涉農民工工資案件開辟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兌付執行款的“綠色通道”。充分發揮執行指揮中心“總對總”“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作用,依托“一案一賬號”執行案款管理系統,確保執行案款高效快速支付給農民工;常態化開展涉農民工工資集中執行活動,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共享與運用,“以懲促執”打擊失信行為。
九
大力推進信息化應用建設,有效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深化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運用工作。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和“多調解、少訴訟”的社會效果;打造5G智慧法庭,進一步提升遠程開庭的質量和效果,為當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遠程庭審服務;搭建庭審直播、訴訟導航、電子檔案等司法公開平臺,減少群眾訴累,提升審判質效。有效緩解當事人遠距離參加訴訟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進一步推進訴訟便利化。
十
梳理涉訴房屋買賣案件,化解居民住房糾紛
梳理有關問題樓盤的涉訴問題,從法院角度提出綜合解決對策,結合政府主管部門,化解僵局,盤活資產,改善城市形象,爭取案結事了;總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因大氣污染治理等引發的逾期交房現象,走進社區,宣講裁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俱佳的示范案例,明法釋理,指引開發商和業主和諧共處。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付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