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不用上法庭事就徹底解決了,法院這波操作太給力了!”如愿拿到賠償款后,張先生心里的疙瘩總算解開了。今天,記者獲悉,這一切得益于鄭州市中原區法院在全區范圍內推進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既讓轄區群眾享受了高效便捷的解紛服務,又從源頭上減少了矛盾糾紛。
陪同兒子游泳館訓練,不慎滑倒摔傷告其賠償1.9萬余元
今年9月的一天,張先生與妻子一同帶兒子到中原區某游泳健身館參加游泳培訓。
由于提前沒有了解清楚,工作人員告知張先生當天沒有游泳教練,不進行游泳訓練,但父母可帶孩子自行下水試游泳。
隨后,張先生陪同兒子進入更衣室,但因地上積水不慎滑倒摔傷,并出現短暫性昏迷。經醫院診斷,張先生右耳耳廓破裂,急需手術治療。
事故發生后,張先生家人找到健身館負責人要求支付醫療費卻遭到了拒絕,“在容易滑倒的地方沒有設置警示標志和提醒,健身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多次要求賠償遭拒后,張先生不僅打了12315投訴熱線,還聯系了工商部門,然而幾經波折仍沒解決。
張先生將游泳館告上法院,要求健身館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1.9萬余元,并退還兒子游泳班培訓報名費1400元。
案件事實相對清楚,在征得張先生同意,法院立案庭通過法院調解臺將糾紛委托給民調員陳霓進行訴前調解。
訴前調解“事了”,雙方還滿意
在詳細了解情況后,民調員陳霓通過背靠背的方式對雙方進行了調解,建議雙方不要賭氣,要從理性角度思考問題,從法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民調員還從法官助理處找到幾個類似案例提供給雙方,讓他們了解法院對類似情況的判決結果。
此后,陳霓又多次通過電話做雙方的思想工作。
幾次之后,健身館態度改觀,同意支付賠償。張先生的情緒也終于平復下來,表示只索賠醫藥費。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健身館賠償張先生醫藥費3000元,退還孩子培訓費1300元。協議達成后,健身館通過微信轉賬一次性支付了全部費用,糾紛圓滿化解。
家門口就能化解糾紛,越來越多人認可中原“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
同樣通過訴前調解解決“煩心事”的還有家住中原區的李大爺。
李大爺在鄭州某公園散步時被工作人員王某騎三輪車撞傷,事后,園方口頭同意承擔李大爺的治療費用,但遲遲沒有行動。無奈之下,李大爺將公園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等共計1萬元。
經過民調員張宗興幾番調解,很快雙方便達成調解協議,公園同意一次性支付李大爺醫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9000元。
隨后,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李大爺也收到了公園支付的這筆錢。
中原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毛大帥說,很多群眾其實也不愿意打官司,因此我們針對一些事實相對清楚、爭議不大、有調解可能的案件,優先選擇訴前化解機制,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減輕群眾訴累。
有了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在中原區轄區范圍內已不斷健全完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化解糾紛,對一站式多元化解機制也有了更多體驗,也更加認可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相信隨著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繼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會更加完善,更多的矛盾糾紛會在源頭得到化解。”毛大帥說。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穆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