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河南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五年來全省法院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會上,河南高院副院長龐景玉介紹,五年來,全省法院通過多元解紛機制累計訴前化解糾紛111.7萬件,為人民群眾節省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
全面建成現代化訴訟服務網絡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一站、集約、集成、在線、融合”要求,我省法院已建成全省統一的訴訟服務網、在線服務、12368熱線、律師服務、涉訴信訪等11個系統平臺,與全國統建平臺全部對接,提供網上立案、交退費、閱卷、開庭、調解、送達、保全、委托鑒定、信息查詢、事項申請等20余項服務,訴訟服務線下集約、線上集成格局基本形成。全省185家法院和693個人民法庭全部實現網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
五年來,全省法院累計提供線上服務2370萬余件次,網上立案、交費、調解、送達等多項服務總量居全國前列。洛陽中院、蘭考縣法院、汝州市法院被最高法院評為全國法院一站式建設先進單位,鞏義市、永城市等25家法院被省法院評為全省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示范法院。
積極構建全方位訴調對接機制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指導中、基層法院積極參與融入黨委領導的訴源治理體系,大力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持續加強類型化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設,先后與省總工會、省工商聯、省僑聯、省銀保監局、省證監局、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等11個省直主管部門對接,專門調解勞動爭議、涉企、涉僑、金融、保險、證券、道交、知識產權等類型化糾紛,不斷豐富解紛資源“菜單庫”。鄭州、開封、焦作等地法院先后創建“封調禹順”“和順中原”“宋付振工作室”“郭大姐調解室”“冬香好媽媽”等知名調解品牌。
五年來,全省法院通過多元解紛機制累計訴前化解糾紛111.7萬件,為人民群眾節省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
全力打造“簡案快審”新格局
認真落實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要求,深入推進“分調裁審”機制改革,統一部署安裝繁簡分流軟件,建立“系統算法+人工識別”分流機制,中、基層法院普遍制定繁簡分流標準、程序銜接、要素審判、示范訴訟等規則,按照“1+N+N”模式,由法官、助理、書記員組建675個速裁快審團隊,對于分流的簡單案件能調則調、能調快調,調解不成的適用小額訴訟、簡易程序、督促程序、特別程序速裁快審,讓當事人快速實現公平正義。
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分流速裁快審案件196.8萬件,占一審民事案件總量的40%。2022年,全省法院共分流速裁快審案件59萬件,占一審民事案件總量的50%,平均審理期限29.89天,比一審民事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短15.36天。
持續提升訴訟服務能力水平
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我為群眾辦實事”“能力作風建設年”等專項活動,秉持“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理念,持續推進減事項、減證明、減環節、減次數、減時間,累計發布50項愛民服務實踐承諾。
針對特殊群體訴訟難、起訴找人難,專門下發《關于在各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孕婦“綠色通道”的通知》《關于為民事訴訟原告、代理律師提供已涉訴被告住址信息查詢服務的通知》。下發《關于當事人申請執行和再審立案不再提交裁判文書生效證明的通知》,由各級法院專人查詢打印。
探索建立立案容缺機制,為欠缺非法定證明材料和次要證據材料的當事人先行登記立案。建立全省統一的“好差評”系統,自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根據評價系統數據顯示,2022年當事人對立案訴訟服務工作滿意率達94.7%。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魯燕? 通訊員 李光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