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里之外的方艙醫院,偶遇之前醫治護理過的患者和家屬,這是何等的緣分,又帶來了多少溫暖。這樣令人安心的相遇,近日在河南援滬醫療隊工作的方艙醫院里接連上演。
“你們來了,我真的一點都不擔心了”
4月8日下午,鄭大三附院援滬醫療隊正式進駐上海浦東張江方艙醫院6號樓。凌晨一點,在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后,四病區接到了第一批病人,護士王丹全副武裝井井有條地為病人安排床位,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丹姐、丹姐,我是小兵的爸爸呀!”“在上海我沒有熟人啊”,王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回頭一看,原來是曾經在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運動一科住院患兒小兵(化名)的爸爸。“丹姐,一開始我沒認出來你,但是我聽到你熟悉的聲音了,心里突然踏實了很多,終于又遇到親人啦。”
小兵是一名偏癱患兒,幾年前曾在鄭大三附院運動一科就醫,因病情較重,需要持續康復治療,陪護期間父母因經濟情況壓力較大而多次爭吵。護士長常艷玲得知情況后,建議爸爸外出工作,媽媽在醫院陪護,陪護中遇到的困難由護士幫助解決。于是小兵的爸爸放心地外出工作,而責任護士王丹帶領著護士姐妹常常給予小兵媽媽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經過四個療程的康復,小兵的運動功能明顯恢復。
2022年接到援滬指令后,常艷玲和王丹踴躍報名,跟隨河南省第一批援滬醫療隊來到上海,接管方艙,沒想到收治的病人中居然有小兵的爸爸。聽到熟悉的聲音,看到關切的身影,小兵的爸爸激動地說:“你們來了,我真的一點都不擔心了。護士長,我給你們當志愿者,也盡我的一點力量。”
兩個人的偶遇,三個人的緣分
4月12日是河南省腫瘤醫院援滬醫療隊進入張江方艙醫院接收病人的第二天,大家正在艙內有序開展各項工作,組長裴琳玉就看到護士李瑩利拿著一位病人的手機正在視頻,于是走過去問道:“怎么了,是遇到什么問題了嗎?”“裴老師,我碰到我們科的老病人了!”李瑩利激動地說。原來,患者原先生是河南焦作人,他的愛人郭女士2021年在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做了手術,當時她的管床護士正是李瑩利,因為乳腺癌對郭女士的心理打擊特別大,整個人也很消極和不配合,不愿意進行術后的化療,面對化療的副作用她幾次想放棄。而參加過心靈關懷師培訓的李瑩利,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在李瑩利的疏導和陪伴下,郭女士順利地完成了后續的治療,身體康復得很不錯。
2022年春節一過,郭女士便和丈夫一起來上海打工,沒想到上海疫情這么嚴重,兩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確診,卻被分到了不同的方艙醫院。因為對疾病的認識不夠,也沒有準備時間,大部分的病人非常忐忑不安。可來到這里,看到防護服上寫的河南省腫瘤醫院后,袁先生就覺得非常親切,更沒想到能在這里遇上老熟人。李瑩利的出現,讓孤獨無助的原先生感覺有了依靠,心里倍感溫暖。于是,他激動地給妻子撥了視頻電話,就有了開頭的一幕。在李瑩利和醫療隊的悉心照料下,原先生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都是陰性,準備出院。另一邊李瑩利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鼓勵郭女士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按時吃飯,規律作息,加強鍛煉,郭女士很快也要出院了,夫妻二人雙雙向李瑩利發微信表示感謝!
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