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英語書面表達,對語言輸出和語篇組織能力要求更高

          2022-06-1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書面表達是中考英語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題型,這是考查考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書面交流能力的題型,能較全面反映考生所掌握的語法知識、詞匯知識、遣詞造句和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在鄭州樹人中學英語教師的李慶華看來,“這種題型符合英語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精神:即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李老師認為,近年來,中考英語書面表文體由單一記敘文轉向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并舉,對語言輸出和語篇組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他提醒中考生:最后沖刺時,要著重注意對這幾種題型的備考。他結合往年中考英語特點,就2022年河南中考英語書面表達題給出了命題點及備考策略。

          命題由單一記敘文

          轉向議論、說明和應用并舉

          說起近年來包括括河南中考的書面表達考題的變化,以及備考策劃等,這些年來,曾主導編寫或任主編《河南中考試題解讀·英語》、《名師優學指導·英語同步教材講解》(7、8、9年級)、《河南中招考前模擬信息卷·英語》、《河南省中考英語好卷精編》、《高考總復習考前精準訓練·英語》、《高考總復習課時作業本·英語》等的李慶華告訴記者:“不僅題材廣泛,文章所涉及的文體也從過去單一的記敘文轉向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并舉的狀態。不同文體的文章要求的寫作手法也各不相同。”

          因為工作需要,李慶華對題型做了大題研究對比。他的結論是:以河南中考書面表達為例,近幾年均為第一人稱形式的寫作;除2019年為話題作文外,其他年份均為命題或半命題作文;2016和2017年的書面表達體裁為記敘文,2014-2015、2018、2019-2021年的書面表達可根據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寫成說明文或議論文。

          從分析河南近幾年中考真題可以看到,書面表達要求考生根據所給的情境材料、文字提示、內容要點和要求,寫一篇100詞左右的英語短文(根據河南省普通招生英語考試題型調整方案,從2020年開始詞數由原來的規定詞數80詞左右增加到100詞左右),李老師認為,書面表達在整張試卷中的地位愈發顯著,同時對考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及語篇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以書面的形式進行信息溝通、再現生活經歷、描述周圍事物、發表意見和觀點的能力。”李老師說,這也符合了大綱的內容貼近考生生活,主要為個人觀點或經歷的描述,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的要求。

          為此,李老師結合往年中考英語特點,就2022年河南中考英語書面表達題也要注意近段時間的新聞熱點為命題點。

          ?命題基于標準

          凸顯核心素養

          試題嚴格依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五級語言技能“寫”的標準要求命制,突出對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的考查。

          如2019年,讓考生寫一篇欲與名人共進午餐的短文,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中的“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話題是“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兼顧“日常活動”。不僅考查考生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還考查考生的情感、態度和核心價值觀。

          強調運用理念

          突出生活特色

          所選題材和體裁均為考生所熟知,話題與考生現實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均為考生熟悉的人或事,有利于考生組織材料。所選材料緊跟時代步伐,直擊熱門話題,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思想性和人文關懷,符合課標的理念和精神,例如我們喜歡的居住環境、名人對考生人生的影響等,考生對這些內容倍加關注,興趣濃厚,有話可寫,有話能寫。

          如2020年,讓考生寫自己熟悉的學習或生活場景,根據自己喜歡的、自己會寫的內容再現生活經歷。這些語篇拉近了考生與試題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他們對試題的親切感。

          試題開放靈活

          拓展思維空間

          以文字提示或文字提綱形式命制的書面表達,往往會導致考生依照漢語提示進行漢英翻譯,從而失去了英語寫作的目的和意義,又易引發漢式英語。

          為此,命題者往往以一兩句話引出主題情境,采用較少文字提示的提綱形式,給出題目或不具體的內容提示或要點,盡量減少或控制中文信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且非常靈活,避免漢英翻譯,拓展考生的思維空間,使考生有足夠的發揮余地和展示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能力的空間。

          如2018年,讓考生以“What I like about where I live”為題描述自己生活的環境,所給三個要點非常簡潔、明快,內容不具體,留有較大的自主發揮的余地,不僅考查考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還引導考生關注生活環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

          話題相對集中

          體裁基本固定

          課標的話題項目表中有24個項目,子項目共85個,命題者往往采用考生非常熟悉的熱門話題,如個人情況、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日常活動、居住環境、個人興趣、情感與情緒、計劃與安排、衛生與健康、旅游與交通、自然、環境、安全與救護等,旨在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關注社會發展與進步、關心自然生態與生存環境等。

          “新高考命題改革的理念已經植根于我省中招書面表達命題之中,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已成定勢。”李老師強調,命題者往往要求考生以指定題目或開放性題目寫一篇100詞左右的短文(2020年以前要求80詞左右),寫人或敘事,一般給出三個不具體的要點,體裁基本上都是記敘文,保持了多年來相對的穩定性,體現了對考生的人文關懷,但也不乏創新性。

          如2021年,讓考生以“One thing I keep doing everyday”為題,用英語寫一篇發言稿,參加學校的英語主題演講活動,要求考生總結反思每天堅持做的事情,展現了考生學習過程中監控、反思、評價調整的能力,有利于考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滲透文化意識的培養。

          鄭報全媒體記者?唐善普


          分享到: 編輯:謝寬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