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通訊員 沈毅秀 黃春蕓 文/圖
“最近遛彎,每次走金水路,都是一種享受。”在紫荊山公園附近散步的市民李大爺如此評價。他說,這些年鄭州的道路越修越精致,管理越管越精細,散步不再是單純走走路,更是感受著時間慢下來,享受美景的幸福時光。
9月21日,記者從金水區城市管理局了解到,為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城市病”,8月份以來,金水區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以金水路為重點,開啟道路綜合提升整治的序幕。精雕細刻,微末處入手,金水區在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上下硬功夫,深入開展非機動車序化管理專項整治,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營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規劃設計“高站位”,勾畫美好新藍圖
為實現金水路綜合提升整治工作“一周見成效,節前大變樣”的工作目標,該區堅持“動靜”相宜、“疏堵”結合,工程措施與管理措施同步進行,在全市首推“集中停放+支路分流”的疏導模式,“見縫插針”地給非機動車開辟停車位,同時在管理與執法上“雙管齊下”,形成可供借鑒的經驗,一攬子解決交通擁堵、停車困難、人車混行等突出問題。
地鐵以其安全可靠、準點高效、方便快捷、環保舒適的優勢,逐漸成為市民出行的新選擇。
鄭百文眼鏡城周邊原本就人流車流量大,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緊鄰東側就是地鐵三號線B2出站口,很多市民為了方便乘車,選擇騎車到地鐵站,把車停下再換乘地鐵。但在地鐵三號線B2站出入口,因周圍非機動車位缺失,造成大量非機動車長期違規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尤其在早高峰時期,非機動車道兩旁都停滿了非機動車,狹小的通道只能容納一人經過,不僅大大降低了通行效率,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隱患,也影響市容市貌。
日前,附近居民王蘭路過三號線B2站出入口時驚喜地發現,原來在非機動車道停得密密麻麻的非機動車不見了,車道一下寬敞了許多。跟隨路旁的非機動車引導指示箭頭可以看到,在三號線B2站出入口的東側多出一處規劃好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原先停在路邊的非機動車現在全部有序停放在劃定區域,看上去整潔又舒心。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下足‘繡花’功夫,巧用城市‘邊角料’,盤活閑置土地‘變身’免費停車場,補齊民生短板,著力打造序化管理‘順風路’,集中力量全力‘啃下’這塊‘硬骨頭’,全力保障居民安全出行、順暢出行。”金水區城管局負責人對記者說。
為破解地鐵口非機動車停車難題,該局在整治中積極協調公共單位,深挖資源,增加停車資源供給,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新增了一處非機動車停車場所。停車場投入使用以來,地鐵站周邊亂停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非機動車道及人行橫道更加通暢,為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
與此同時,用綠植將非機動車停車場“隱蔽”起來的森系景觀,也是金水路整治的特色之一。
編制方案“接地氣”,創建靚麗好家園
在中心城區,每一條道路就是一條脈絡,完善主干路網建設,提升主干道網絡通暢能力,是治堵根本;改善城區交通“微循環”組織、推進交通擁堵節點改造,立足于解決城市最基礎的交通節點擁堵問題,則是治堵中見效最快的方式。
城市管理不僅要“面子”精致,還得向城市縱深“里子”要滿意。
記者在金水路多個綜合提升整治點位現場了解到,沿線各街道辦事處在金水區城管局精心指導下,統籌道路周邊環境、路幅流量、公共需求等客觀條件,積極對接市政規劃設計單位,現場勘查亂點,分別制定整治提升方案,并召集轄區群眾代表就設計方案、非機動車停放區域的規劃進行座談,傾聽群眾聲音,把群眾所需所想落實到整治工作中,做到一次規劃設計、一次組織實施、一次改造到位。
花園路街道辦事處邀請市政設計院,通過對紫荊山公園點位內布局進行合理化改造,在高大喬灌木后方規劃設計停車區域,從而達到既方便游人停車又實現綠植對車輛有效遮擋,提升道路環境美觀的雙贏效果。
同時,對于沿線其他游園也采取開放停車區域,合理遮擋的微改造的辦法,實現綠化停車相輔相成,退路進園相得宜彰的城市精細化管理目的。
“之前這里共享單車、電動車太多,人行道都占滿了,走路十分不方便。現在大家把車都停到指定位置里,路面空出來了,順暢多了。”楊女士說道。不少在金水路地鐵站換乘的居民發現,原本隨處可見侵占人行道或盲道、東倒西歪、妨礙正常通行的非機動車,變得“規規矩矩”了,不僅主動讓出通行空間,而且有了統一的停放區域。
因金水路地鐵一號線燕莊站C出入口人流量、車流量較大,乘客非機動車隨意停放于道路兩側,占用人行橫道、盲道,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能徹底解決地鐵站周邊停車秩序問題,金水區城市管理局經多次走訪摸排、實地調查研究,決定轉變治理路徑,以新增停車區域為突破口,協同未來路街道辦事處多次召開協調會,征求居民意見,最終選定地鐵站南側一塊面積約500平方米的閑置用地。
僅用一周時間,區域完成打開圍墻、清除垃圾、平整土地、地面硬化等準備工作,順利增設非機動車泊位300余個,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極大提高了地鐵口附近非機動車容積率,有效緩解周邊的非機動車停放需求。下一步,還將增設充電樁等必要的設施,確保停車場讓社會車輛停放得安心、放心、舒心。
綜合整治“開美顏”,繡出城市好風景
所謂道路綜合提升整治,其“題眼”就在于“綜合整治”上,不僅在大節上要“表里如一”,而且在任何一個細節上也要“錦上添花”。
金水路綜合提升整治的目標,就是在“精細化”管理標準下,按照“美化、優化、文化、人性化”要求,把金水路打造成“美麗大道、暢通大道”。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金水區把“繡花功夫”下在了金水路交通秩序整治上——道路提升整治開啟“美顏模式”。金水區城管局落實領導一線指導、督查每日巡查、一線單位對標整治“三位一體”巡查督導機制,指導沿線街道辦事處和相關單位對金水路實施“精細化”提升整治,做到細小問題“零容忍”,確保各項工作對標達標。
大石橋街道辦事處將轄區金水路段分成八個點位,一點一策進行整治,積極與公共單位溝通協調,將金水路非機動車輛分流至公共單位內部和支路背街統一停放,實現道路無亂點、無盲點、無堵點。
經八路街道辦事處聯合市政規劃設計院,現場對中青大廈、河南飯店等點位進行了勘查,一個點位制定一個整治方案,通過設置引導標志牌、安排志愿志愿進行勸阻引導,將周邊非機動車引導至臨近游園、周邊路段,實現轄區金水路路段序化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常態化。
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堅持堵疏結合,建管并舉,劃定疏導區域12個,累計疏導車輛1400余輛,并積極與省公安廳、紫荊山賓館、金河賓館等單位溝通,取得沿線單位支持,引導非機動車在單位院內停放,解決了門前停車難題。河南省氣象局將原地面機動車停車場“變身”,撤銷地面20個機動車停車位,劃出120個非機動車專用停車位,確保各類型非機動車有處可停,在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內設置專崗管理人員、安放停車指示牌、建立健全管理規定,引導非機動車有序停放。
城市管理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從群眾的“痛點”破題,解決群眾關切的“小問題”,才能換來群眾的“大滿意”。金水區將繼續秉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支持經濟發展”的服務理念,進一步完善群眾參與機制,全面推廣智慧城管“隨手拍”活動,讓群眾參與成為加強城市管理的“關鍵環節”,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使金水路序化工作實現常態化,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好的城市交通和道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