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有沒有佩戴安全帽,安全繩有沒有系好,是否進入了危險區域……通過塔吊上的5G高清智能攝像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后臺也能第一時間收到提醒;還有基于大規模三維重建技術的5G數字孿生,不僅可對施工動態進行數字化記錄,還能滿足施工現場實測實量的各項需求。”提起5G原筑云管理系統,中原科技城智慧產業創新園工程項目建設的相關負責人可謂贊不絕口。
為助力打造安全高效的“智慧工地”,鄭州移動攜手中原動力將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數字孿生、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識別、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推動工程建設項目數字化、信息化、綠色化集成,實現了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項目精益管理和前置決策,讓管理者省心、執行者省力、工期可控。
智慧工地平臺
5G專網運行狀態了然于胸
網絡故障實時提醒
“為解決工程施工管理難、傳統人工監理不全面、人員巡防效率低等問題,我們和中原動力聯合建立了匯聚終端層、網絡聯接層、數字平臺層和應用服務層的5G原筑云管理系統。”鄭州移動政企部工作人員張正咪說,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優勢特性,“我們專門在中原科技城智慧產業創新園建設了3個5G基站,打造了專用于5G原筑云體系的5G專網,以全面提升施工區域內的網絡能力”。
5G探針終端
一旦5G專網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的數據上傳、智能安全巡防等。對此,鄭州移動在科技創新園項目工程中創新應用5G探針技術,實現了對5G專網的實時質量監測、預警故障、定界故障位置等,可集中展示5G專網設備信息、網絡質量信息、項目告警信息等指標,有效提升了5G專網故障處理時效性。
5G探針管理頁面
“如果5G專網出現故障,我們和中原動力的相關工作人員就會及時收到提醒,以便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張正咪說,工作人員隨身筆記本安裝的定障客戶端程序與定障無線探針、業務仿真探針或軟探針配合,就可以實時實地測試相關問題,快速分析、定位故障原因及故障點,降低故障處理時長,減少上門施工次數,提高業務支撐效率。
打造建筑工地三維模型
破除“信息壁壘”
“每周的工程進度,我們都會在原筑云智慧平臺上進行記錄,項目建造的全流程在這里都可以查詢,我們也可以據此對項目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變化進行分析和預測。”自應用5G數字孿生技術以來,中原科技城智慧產業創新園建筑工程變得越來越智慧,其相關負責人說,“平臺還具有溯源功能,可為后期的運營維護提供直觀高效的查找手段,降低設施管理成本,提高運維管理效率”。
數字孿生的工地
當虛擬的大門被推開,科技構建起的錨點也為現實帶來更多迭代與升級的可能。5G原筑云管理系統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創造了一個全方位、全周期、動態模擬的數字版建筑工地“克隆體”,通過5G專網、傳感器、數據庫等技術實時將設備運行全過程數據留存并傳輸至管理系統,實現了精準映射、實時交互、智能干預等功能,助力建筑工地向智能化轉型迭代。
“基于大規模三維重建技術可以實現建筑工地三維信息的數字孿生重構,完成基于空間幾何關系的環境描述,包括重構對象的形狀、尺度、位置、姿態等。”張正咪介紹說,在工地三維模型建立后,就可對施工動態進行數字化交底,為智能分析施工態勢、追溯施工訊息等提供核心支撐。
“以數字孿生技術為依托的5G原筑云系統,可完美處理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海量數據,并將它們集中管理并呈現,實現數字資產傳承。這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庫或示意圖,還是一個動態的、富有表現力的實時記錄系統。”張正咪說。目前5G原筑云系統所建立的室外模型精度可達厘米級別,室內模型精度可達3毫米,能滿足施工現場實測實量的各項需求。
塔吊上的5G智能攝像頭
智慧監測施工工藝質量
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化的全面升級、工程項目建造模式的不斷創新,更高效更安全的“智慧建造”成為大勢所趨。在中原科技城智慧產業創新園建筑工地,移動5G智能高清攝像頭懸掛于20米高的塔吊之上,對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建筑工地的安全巡防提供智慧化的監測和管理。
在塔吊上安裝5G智能高清攝像頭
傳統的監控、監測設備總拖著重重的兩根線——數據線、能源線,這在建筑工地應用并不方便。張正咪說,“塔吊具有視野開闊、位置固定的優點,是部署數據采集設備的理想場所,為克服光纖組網成本高、部署難的問題,我們引入了5G專網作為傳輸解決方案,并在攝像頭上搭載了AI智能分析功能,使工地實現了智慧化工程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地的施工中經常會有一些隱蔽工程,這些工程因為缺乏快速檢驗的科技手段,導致在監管上有一定的難度,而5G智能高清攝像頭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攝像頭可將掃描的信息利用5G專網上傳至平臺,通過比對建筑信息模型數據等方式,對不同施工工藝的質量進行細致管理。”張正咪介紹說,以隱蔽工程中的鋼筋綁扎工藝為例,通過上述技術手段可對現場鋼筋綁扎完成后的結果與設計規范進行對比,做出準確的質量評判,同時保存至平臺,實現資產傳承數字化。
從“人盯現場”到“數據盯現場”
AI識別實現自動巡防
“滴滴……滴滴……”一旦有安全隱患的行為出現,5G原筑云系統就會觸發報警信號給后端平臺并進行彈窗報警,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端就可以進行語音報警、提醒處理。
除了對施工質量的管理和監測之外,5G智能高清攝像頭還能對人員聚集、人員跌倒、明火煙霧檢測、安全帽檢測、安全帶檢測、入侵檢測、越界檢測、臨邊檢測等安全隱患進行AI識別,實現從傳統工地“人盯現場”到“數據盯現場”的變革,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控”,提升人員安全管理效率,為建設單元及各項目部門提供人、財、物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實際應用中,5G原筑云管理系統能為施工方帶來多大的效益呢?一組數據或可印證:以中原科技城智慧產業創新園項目為例,自應用該系統以來,項目管理成本減少了10%,效率提升了5%,建設周期縮短了5%。
住建部今年印發的《“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夯實建筑行業標準化和數字化基礎。接下來,鄭州移動將繼續深耕城市基建領域,持續優化智慧工地行業生態,不斷發掘5G、AI、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建筑施工、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為建筑產業數字化持續賦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冬生
通訊員 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