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慧 文/圖
本報訊 他們都是大學生,只為了共同喜愛的《武林外傳》,讓他們有了共同的名字“腐竹”。1月11日晚,“腐竹”們相聚在位于金水萬達金街的“百家姓”愛心粥屋,你和面來我搟皮,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頓餃子,也見到了《武林外傳》中小米的扮演者張清。正是在“百家姓”愛心粥屋,張清還跟大家講述了愛心粥與姓氏根親文化。
說起這次線下相聚,還得從小米的扮演者張清的一次直播說起,張清在一次直播中,除了聊到以前拍戲的故事,也談到了自己現在在做的一件溫暖的事,“百家姓”愛心粥屋,直播剛好被《武林外傳》腐竹線下活動發起人“江湖月報”看到,就從老家武漢趕來了。
“我在北京工作,通過北京的腐竹了解到,他們包了一場愛心粥,我覺得很有意義,就想過來看一看,鄭州也有我們的線下腐竹啊,就想著來包一場愛心粥,來和腐竹們見見面。”江湖月報說,他剛通過腐竹聯系到小米后,就趕來了,也已經包了一場愛心粥。
當天下午6點,腐竹們陸續來到粥屋,他們中大部分都是大學生,都在鄭州工作學習,剛來的時候,他們的眼神都帶著驚奇,看到了小米,大家都驚嘆不已,并一起包了餃子。還集體誦讀《中華家訓》,感受傳統文化。
飯后,大家一起暢聊當年的劇情,聽小米講當年拍戲的故事,還分享了自己對這個劇的情懷和感受。
“我今天一下班就往粥屋這邊趕,到了之后發現,一群腐竹都在熱熱鬧鬧的包餃子,還是很感動的,有同福客棧里過年那一集的感覺,感覺特別溫暖,因為一個劇,一個共同的愛好而聚在一起,覺得很幸福。吃餃子的時候,聽小米跟我們講中華姓氏,講傳統文化,我感受到了滿滿的情懷在里面,覺得這個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位腐竹說。
“大家都是90后,基本都是從小學開始看,一直到現在不停循環的看。”一位腐竹說。
茶話會期間,說起愛心粥,張清打開了話匣子,“小米的角色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離開武林外傳這十幾年中,我搞了愛心粥,幫助了一些流浪者,希望粥屋在各個地方都可以開,能幫助有需要的人,給他們提供一碗熱湯熱飯。”
原來,愛心粥屋2020年9月21日開業,已經奉粥800多天,專門給環衛工人、綠化工人、農民工等提供免費愛心早餐。社會的愛心人士自愿捐助。
張清還跟腐竹們從民族文化,姓氏文化,根脈文化,講到了大愛,善舉。“我覺得應該做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要有自己的使命擔當,希望大家都能做善事,并了解我們的中原文化。”
說到姓氏根親文化,張清可是資深行家,他研究姓氏文化已經多年,還成功將姓氏文化融入影視,搬上了大屏幕,拍攝了《龍族的后裔》這部以百家姓為主題的電視劇。
現場,每個人對這個劇有不同的感覺,有的人覺得陪伴了自己的青春,有的人覺得諷刺了一些社會現象,有的人覺得這個劇就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他們都認為,這次相聚,了解到了民族文化、姓氏文化,根脈文化,又了解了愛心粥的善舉,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