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管城區牢固樹立“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理念,以打造管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高地”為路徑,堅持規劃引領、項目為王、基礎先行,努力提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瞄定發展方向,打造迭代升級新高地
管城經開區的前身金岱產業集聚區成立于2004年,是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2020年被明確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堅持規劃引領,牢牢把握公路、鐵路、航空、軌道交通的立體交通優勢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先后完成了17家低端業態的外遷,騰挪出2235畝寶貴的土地資源。通過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服務業、汽車及零部件三大主導產業謀篇布局,抓實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四個著力點”,營造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目前,開發區“四上企業”達114家,被列入全市32個核心板塊之一以及全市“做地和存量工業用地收回”雙試點。
厚植發展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鉚足發展后勁。踐行“項目為王”,實施“一二七九八”工程,金岱智慧產業園、金岱數字創新園、智能建筑科技產業園等3大“園中園”項目深謀大動、恢弘起勢,金岱智慧產業園入選全市首批重點園區;深入謀劃對接,加速推進紫鼎企業總部、鄭報科創智造產業園、寬廣大健康產業園、紫東新能源汽車銷售基地等4個企業自行改造升級項目以及亨盛基電商產業園、華揚版材大健康產業園等2個國有平臺公司主導收購升級產業項目,形成“九大產業集群”;堅持招強引優、蓄勢增能,2022年來共與中鐵七局五公司、中科天問等6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完成項目簽約,2021年以來簽約額達120億元,促進區域品質能級不斷躍遷蛻變。
踐行“三生融合”。堅持以“微循環”暢通“大循環”,實現基礎配套“一天一個樣,每天不一樣”。總投資5.7億完成文治路等5條主干道的綜合改造,形成“九橫三縱”交通路網;新增46萬平方米綠地公園,形成“兩環三谷多廊道”生態體系;總投資6000萬元打造5G智能園區建設……已形成多元融合、萬眾共棲的環境軟實力。
協同聯動發展。積極實行“一區兩園”,兩園為商代王城文旅融合產業園、鄭州南站樞紐產業園,三大板塊目前相關規劃已經完備,現代商貿、高端制造、教育、醫療、文旅等產業蓬勃興起,未來將實現產業聯通、有益裨補,形成高增長、高收益、高附加值、高創新性的集聚效應,推進產業不斷發展升級。
整合資源優勢,打造創新驅動新高地
堅持機制創新。高質量推動“三化三制”改革,積極推行“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探索市、區聯合做地開發新路徑,依托政府及市級平臺公司各自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政設等全鏈條的管理優勢,形成“做地+城市更新、產業園區開發、園區運營管理及金融資本運作”四大板塊齊頭并進的格局,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給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
塑優營商環境。建立開發區招商專班、人才專班,建立企業聯盟,將企業家、高管、高端人才等納入開發區人才智庫、信息庫。全面堅持周例會推動、限時辦理、督導聯動、企業家懇談會“四項機制”,夯實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從建設規劃手續辦理、資金獎補、政策扶持等,持續提供超前、優質、高效的“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努力打造政策最貼心、辦事最省心、投資最安心、服務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五心”營商環境品牌,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近年來市場主體滿意度持續位居全市前列。
奮力高臺起勢。依托創建“管城經開智慧島”,加快引進新興、數字化、平臺型創新資源,建立理事會、管委會和專家委員會“三會聯動”管理體制,打造“八園一中心八平臺”,以金岱智慧產業園、金岱數字創新園、智能建筑科技產業園等八個綜合體項目和宇通客車工程技術中心為基礎,打造企業主體、市場導向、集商務、人才、金融、政務、法務、綜合中介、職業培訓、產業基金八大平臺于一體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冉紅政 通訊員 梁貫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