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十大博物館|穿越時空,認識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2024-02-0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24新春消費攻略》(T26、27版)

          一座城市需要時間慢慢雕琢,一座城市的博物館,最能讓我們領略時間雕琢出的文明成果。

          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而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同時也是山東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博物館等眾多省級文博單位的駐地。藏品豐富、極具特色的“博物館群落”因此成為濟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山東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經十路11899號

          山東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成立于1954年,藏品資源豐富且極具特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博物館內特色常設展——“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展出文物2000余件,分為“史前時期”“商周時期”“秦漢隋唐”“宋元明清”“近現代”5個部分,全面立體展示了山東六十多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齊魯文化史、一百年奮斗史。備受文物愛好者關注的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也都云集于此。

          濟南市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一路30號

          濟南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創建于1958年12月。2020年12月,被評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經2016年結束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統計,濟南市博物館擁有陶瓷、玉器、書畫、雜項、古籍、革命文物等十多個類別的7萬余件藏品。其中,經國家鑒定確認的國寶級文物3件(套),一級文物59件(套),三級以上文物3000余件。2011年濟南市文物店整建制劃歸濟南市博物館,大量店藏書畫、玉器、瓷器、雜項等藏品有待清點接收入賬,全部整理完成后濟南市博物館的藏品總量將達到20余萬件。

          濟南考古館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西路2號

          濟南考古館是山東省第一個市級考古館。館中展覽集中展示了濟南市20多年來數十項重要考古發現中的眾多文物。大辛莊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縣西巷地下挖掘出的開元寺地宮和佛像,衛巷地下挖出的數千枚石彈,魏家莊出土的漢代鐵爐、鐵器,以及洛莊漢墓、危山漢墓等王墓出土文物以及眾多壁畫墓、漢代彩繪陶俑等等,呈現了地下濟南極為豐富的歷史。

          與博物館展覽不同,濟南考古館以考古發掘項目為單位,對出土文物和考古信息進行了密集而詳盡的展示,清晰呈現了濟南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

          膠濟鐵路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經一路30-1號

          膠濟鐵路博物館原為膠濟鐵路濟南火車站舊址。2016年,這座飽經滄桑的德式建筑站房華麗轉身,變成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和發展變遷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目前山東省內唯一“原址、原物、原貌”火車站改建而成的鐵路博物館。

          博物館內共有759件陳列展品、1314幅照片,分4個主題展區和4個專題展區。4個主題展區包括膠濟鐵路的修建背景及過程、膠濟鐵路對山東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風雨滄桑路和邁向新時代。4個專題展區則從不同角度分別介紹了膠濟鐵路早期黨組織星火燎原、發展壯大的過程,濟南兩座老火車站相鄰卻不互通背后的傳奇故事,老舍、蔡元培、梁思成、林徽因等歷史文化名人在膠濟鐵路留下的工作和生活印記,以及100多年來與鐵路相關的部分物品裝備,系統地展現了山東首條鐵路——膠濟鐵路從一條殖民鐵路變成一條富民強國鐵路的百年鐵路變遷史。

          山東大學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A座

          1995年10月山東大學博物館正式成立并對外開放,當時設于學校經管樓八層,面積800多平方米,分為校史成果展、書法藝術展、文物精品展。山東大學考古系自建立以來,多達六次田野發掘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1年山東鄒平丁公龍山城址、1995年山東長清仙人臺邿國貴族墓地、1996年長清雙乳山西漢王陵、2000年山東章丘洛莊漢墓、2005年河南鶴壁劉莊先商文化墓地、2010年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等考古項目,這使山東大學博物館考古文物收藏的數量和質量居于全國高校之冠。

          2011年10月,山東大學博物館新館在中心校區知新樓開館,新館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博物館依托山大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的豐厚藏品資源,逐漸形成了以歷史文物收藏為特色,同時包含有校史陳列、書畫藝術陳列等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館。

          濟南老舍紀念館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南新街58號

          濟南老舍紀念館又稱老舍舊居,是老舍先生1931年至1934年在齊魯大學任教時的居所。在濟南居住期間,老舍先生進入創作的黃金時期,先后寫出了《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等長篇小說,以及《微神》《黑白李》等優秀短篇小說,同時還寫出了一批諸如《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趵突泉的欣賞》《非正式的公園》等詠贊濟南的散文佳作。2006年,老舍舊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以老舍先生在濟南的生活創作為主題,分成“人民藝術家”“老舍在濟南的足跡”“老舍筆下的濟南”三大部分,以及復原景觀部分。雖然展覽規模不大,但也足以讓人們領略到先生在濟南的創作成就,并進一步感受到他對濟南的特殊感情和其作品的獨特魅力。

          濟南曲山藝海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經四路萬達廣場北側民康里特色步行街26號

          “濟南曲山藝海博物館”位于山東紅卍字會診所舊址。新中國成立初期,這里也是有名的曲藝場所。后為濟南市博物館、濟南市曲藝團駐地,是濟南近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四合樓式建筑。《濟南戰役》《燕子李三》《誓言無聲》等多部電視片均以這座四合樓為外景地,2013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15日,修繕一新的“濟南曲山藝海博物館”正式對社會免費開放。博物館展覽分為曲山藝海古溯源、南腔北調聚大觀、說書唱戲匯泉城、藝海玉振啟后人四大部分,以及復原陳列、培訓互動體驗等輔助陳列部分。通過文字圖片展板、文獻資料、影像資料、復原景觀、微縮模型、名人雕塑等展示手段,以曲藝地域史發展為主線,充分闡釋了濟南曲藝歷史的淵源脈絡、沿革變遷。同時,詳細反映了近現代時期濟南的傳統曲藝種類、演出場所和代表人物,以及濟南當代的曲藝成就。

          濟南市章丘區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西街文博中心

          濟南市章丘區博物館創建于1984年,新館于2016年元旦正式啟用,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為9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26000件,是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宣傳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地志博物館。2015年8月曾作為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龍山文化衛星會議分會場。精品展覽《洛莊漢墓文物展》和《危山漢墓文物展》獲得“第三屆(2015年度)、第四屆(2016-2017年度)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殊榮。

          章丘博物館整體建筑為近不規則三角形,現階段陳列展覽在一層。序廳迎面是一幅大型漢白玉浮雕墻,展示了章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第一展廳為“章丘尋古——章丘歷史文物展”,集中展示章丘古文化序列以及章丘歷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第二展廳為“驚世漢王陵——洛莊漢墓文物展”,展示洛莊漢墓出土樂器、青銅器、車馬器等精品文物;第三展廳“車馬威儀——危山漢墓文物展”,展示圣井危山出土陶兵馬俑、車及陶窯遺址等勘探、發掘的所有資料和成果。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西1500米路南

          城子崖被稱為“中國考古圣地”,城子崖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一種嶄新考古學文化——龍山文化,引發學術界的震動,打破了中國文化西來說,促使中國文化來源問題的大討論發生重要轉折,是中國考古學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建于城子崖考古發掘遺址現場,展出了眾多城子崖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3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復立項,列入國家第二批考古公園名單,2017年12月2日正式掛牌,為濟南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濟南商埠文化博物館

          地址:濟南市槐蔭區經四路370號

          濟南商埠文化博物館分為自開商埠、工商經濟、多元文化、社會百態、古城新生、二次開埠六個展廳。展廳以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為主線,通過照片、文字和實物展示等方式,輔以觸摸屏展示、專題片播放的形式,展示了濟南曾經的繁華和當今的崛起。

          博物館中展出的眾多實物,很多是難得一見的商埠早期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如袁世凱、周馥關于濟南等三地自開商埠的奏折及批復,1925年手繪的《商埠區境界全圖》,成通紗廠的成組紙質藏品等。另外,博物館還展有20世紀30年代西市場西舞臺的門票、1952年便宜坊的便條、1956年的結婚證等不少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以及影像資料。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錢歡青/文 黃中明/圖


          分享到: 編輯:李冬生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