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管城回族區法院依托平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78起,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法院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以“法庭+社會各界+站點聯動”新模式,構建類型化糾紛預防化解平臺,把平臺建設成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訴前解紛,簡案辦理走上快車道
“感謝您讓我不花錢就把糾紛解決了!”不久前,田某因借貸糾紛到法院起訴后,案件分流給駐庭特邀調解員陳廷英進行訴前調解,并最終促使糾紛得以快速化解,田某不用交訴訟費就把煩心事解決了。
訴前調解讓糾紛解決駛上“快車道”。管城回族區法院依托南曹人民法庭處于基層一線的區位優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不斷深化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將解紛資源向法庭傾斜。
訴前化解矛盾糾紛,配強解紛力量是關鍵。為此,管城回族區法院就矛盾多發的類型化糾紛設立了交通事故、婚姻家事、勞動爭議、少數民族等專業化調解室,并在南曹法庭組建了由團隊長+分流員+材料員+書記員組成的訴調團隊,選聘17名特邀調解員在法庭專職坐班調解。
特別對調解成功率較高的調解員,法院專門成立了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如“張春菊調解工作室”“張志慧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強有力的訴前調解力量。
信息化更讓訴前調解插上翅膀。南曹法庭充分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采用音視頻調解和微信群線上溝通等多種形式手段,為當事人提供“線上調解+司法確認”的解紛選擇。
今年1月至8月,委派至南曹法庭的調解案件總數7376件,調解成功案件數4725件,成功率達64.06%,達標音視頻案件數3304件,音視頻在線辦理調解比例達44.8%以上,基本實現簡單案件在訴訟前快速解決。
拓寬化解渠道,提升案件質效
一家人因老人去世遺留的房產產生了糾紛。管城回族區法院在了解案情后,邀請進駐法院的商都公證處參與調解,并委托公證處辦理有關公證事宜。最終在法院與公證處的努力下圓滿解決糾紛。
今年,南曹法庭與管城回族區公證處經過多次溝通、反復研究,制定《關于公證機關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試行意見》,商定在常態化聯絡、類型化糾紛先行處理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探索司法管理和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新模式。
管城回族區法院針對糾紛類型特征,積極吸納各行業力量參與化解,通過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勞動監察大隊及價格認證中心等部門保持動態聯系,實現類型化糾紛定向分流和協同調解,同時邀請青年企業家聯合會、豫宛商會、律師事務所等行業組織駐庭調解,促進糾紛實質性、一次性化解。
多方聯動,解決“單打獨奏”困境
今年7月份,管城回族區訴調對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探索構建“商和管成”多元解紛平臺,解決訴源治理“單打獨奏”的困境。
會后,依托“商和管成”多元解紛平臺,在南曹法庭設立訴調對接工作站,在全區12個街道辦事處成立訴調對接中心,在部分具備條件的村、社區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聘請149名特邀調解員做到全區村、社區全覆蓋,形成了由黨委領導、政法委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訴源治理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
“千金難買是朋友,你們不要因為糾紛傷了友誼。”說這話的是管城回族區十八里河社區特邀調解員孫金鳳,在她主持下,一起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成功化解。
南曹法庭訴調團隊借助“商和管成”多元解紛平臺,將案件推送給所在村、社區特邀調解員開展調解工作,實現了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
8月11日、17日,南曹法庭先后與十八里河街道辦事處、南曹街道辦事處聯合開展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會;8月12日,南曹法庭與南曹街道辦事處就“警調對接、信調對接、訴調對接”召開聯動會……
從“單打獨奏”到“抱團作戰”,管城回族區法院在探索訴源治理多元解紛工作中,緊緊依靠區委、區政府,借助司法、行政力量強化人民調解,堅持“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工作理念,構建“站點聯動”、全面覆蓋的多元解紛體系,有效預防和化解糾紛,力爭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張獻玲 徐曉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