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瞭望塔 | 育兒責任中 不該再有“消失的他”

          2023-07-1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生育支持政策應使男性休假家庭經濟利益最大化,從而鼓勵男性休育兒假。”7月11日,人口專家湯夢君在世界人口日研討會上的發言,再次強調填補男性育兒責任缺失的重要性,引起了廣泛討論。

          近年來,中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7月11日是第34個世界人口日,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生育意愿下降、生育率降低的背景下,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主題確定為“釋放性別平等的力量:提高婦女和女孩的聲音,釋放我們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人口發展前景為何與性別平等政策息息相關?

          根據平等-生育逆轉理論,性別平等對生育率的影響呈“U”形分布,更高水平的性別平等起初會降低生育率,但最終會鼓勵生育。原因是對女性來說,在兩性關系不平等的社會中,子女照料牽絆、職業發展的擔憂往往由女性獨自承擔,嚴重制約女性生育意愿,而這些擔憂在性別平等的外界環境下,更易得到緩解。

          近年來,落實生育政策中的兩性平等舉措,一直備受關注。當前,許多城市都延長了男性配偶陪產假長度,部分城市延長至30天。同樣的,多地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新增了3周歲以下嬰幼兒父母每年可享受10天育兒假的規定,弱化傳統視角下的性別分工。

          但在現實層面,將“紙上權益”兌現的往往還是少數。這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經濟原因。由于育兒假期間的大部分成本均由用人單位承擔,一些企業出于節約人力成本的原因,故意對男性育兒假視而不見,導致育兒假時常止步于“紙面假”。另一個是觀念原因。一些男性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影響,認為自己不應該因育兒責任限制職業發展,故意逃避陪護妻子生產責任,導致了男性育兒假“有權不用”的現象普遍。

          明明是男女雙方平等的育兒假,在落實方面又變成了女性專屬。那么如何才能“使男性休假成為家庭經濟與時間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我們可以從國際社會中汲取經驗,以瑞典為例,其實行育兒假配額制,明確“父親配額”不可轉讓,通過“強制執行”男性育兒假,避免男性對育兒責任的逃避,也平衡了女性因育兒責任而導致的職業前景受阻。

          同時,也應看到,在生育政策中的經濟支持上,各地仍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鑒于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結余較多,但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人次占比較小的現狀,有專家建議由生育保險基金彌補育兒假休假成本,提高企業兌現育兒假的積極性,保障男性育兒假“應休盡休”。

          育兒假對男性而言,是權利也是義務。找回育兒過程中“消失的他”,不僅有利于分擔傳統家庭角色中女性的義務,也有利于承擔兒童教育中應盡的責任。在當下老齡化加劇、生育意愿較低的環境下,彌補育兒過程中的父職缺失刻不容緩。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楊晗

          《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