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智慧江湖闖蕩的“小移”(鄭州移動)不斷將“天羅地網”“火眼金睛”等絕技融入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創新打造5G直播、5G溯源、5G數字果園、5G高標準農田等招式,推動鄉村生產方式升級、治理模式創新和生活方式改善,為農村產業興旺貢獻“數字化”力量,以實際行動加“數”助力鄉村振興。
“慧”管理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
建設“數字鄉村平臺”是推動鄉村治理的重要實踐,通過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在基層黨建、基層管理、鄉村治理等方面為管委會、村委會、村民提供數字化服務。
“這是鄭州移動結合實際情況為我們打造的‘鄉村大數據駕駛艙’。”鞏義市南河渡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說,它匯集了鄉村綜治、數智農業、民俗文化、鄉村教育、鄉村旅游等應用,“通過這一張大屏,能看到我們村的基本情況,除了總面積、總人口數、耕地面積、黨員人數等信息外,景點、監控、廣播、停車、售票等情況也能詳細查看。”
為助力南河渡村實現智慧管理,鄭州移動全力打造了“1+3”數字鄉村模式,即1張圖、3大主題。1張圖將歷史、現在及未來規劃建設中的南河渡村分場景、可視化呈現,可使參觀者在短時間內對其形成整體認知。同時,南河渡村的農業農村數據也呈現在圖上,管理者可通過數據智能分析,全面掌握村莊發展情況,實現管理到村、互動到人。
3大主題分別為服務南河渡、“智”治南河渡、品牌宣傳南河渡。其中,針對“智”治南河渡,鄭州移動將防自然災害、垃圾治理、安防監控、5G云廣播、網格化監管、AI巡防等功能集成于一體,建立起了“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事后評估”的事件工作管理體系,管理者在指揮中心即可遠程進行智慧決策,實現災情有效預防、應急事件迅速解決、應急資源高效利用,保證鄉村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
而服務南河渡主題是建立了文明積分獎勵機制,通過獎勵文明積分的形式,讓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從他治轉換為自治。品牌宣傳南河渡主題則是將南河渡村實地景觀、游玩地點、吃飯地點、居住地點、線上特產商城統一接入鄉村旅游服務平臺,前往南河渡村進行參觀的游客,可迅速對整個村莊的旅游景點和資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如今,鄭州移動已在滎陽市南屯村、新鄭市英李村、登封市雷家溝村等村莊建設了類似的數字鄉村平臺,用信息化技術助其實現了鄉村“智”理。
“慧”生產
“新農具”成就“新農人”
如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時間表早已成為過去式,農田里的“新農具”全天都能保持高效運作。鄭州移動依托自身具備的資源及技術優勢,積極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把數字紅利真切地帶給更多村民。
在古滎鎮孫莊村,一排排大棚錯落有致,于冬日暖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奪目。據介紹,得益于中國移動5G技術支持,這里的每座大棚都配備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土地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病蟲害預警與防控等系統,土壤酸堿度、濕度、溫度、光照等大棚種植需要的數據都能得到快速、精準的監測和搜集。
“大棚什么時候需要施肥、什么時候需要澆水,通過物聯網控制室的顯示器,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新農人”關占威說,“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是水肥一體供應,能高效利用水和肥,精準地滴到植物的根部,能夠有效吸收。”
諸如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氣象環境監測等設備,也在滎陽市南屯村落地應用。“在鄭州移動的幫助下,我們在農田里安裝了多功能微型氣象站,可以隨時監測空氣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風力風向、光照等數據,再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智慧化種田。”滎陽市南屯村委會委員張巍巍說,氣象站傳輸的數據可以自動發送到數字鄉村指揮中心進行標準化分析。
農田需要澆水、施肥時,也不用村民去地里干了,工作人員通過指揮中心大屏或者手機APP就能操控水肥一體機,啟動地里的自動灌溉噴淋設備。“以前大水漫灌,一畝地光澆水一年的水費加電費將近300元,有了這個水肥一體機,不僅方便還省錢。”張巍巍算了一筆賬,農田實現自動化噴灌后,村里澆一畝地的成本控制在60元左右,較之前節約了240元,無形中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在滎陽市張莊村村頭的數字果園,鄭州移動打造的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和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可幫了果農不小的忙。據介紹,捕捉儀可自動采集孢子和花粉顆粒,也可自動采集隨空氣流動的孢子,具備遠程控制和自動開關的功能,并可上傳圖片至村委會的管理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而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晚上會發出藍光,吸引各類害蟲降落,再通過電力將其殺死,還可自動識別害蟲,實現蟲害預警的自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
在數字“新農具”的助力下,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有效保障,農業農村發展有了許多新的變化,老百姓對“智慧農業”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慧”買賣
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間!我來給大家介紹我們登封的特產,汪太公辣椒醬和素餅,這些都是我們村自產自銷的產品,在這里大家可以享受到更低價,點擊下邊的小黃車就可以購買。”在雷家溝村的鄉村驛站,村委會委員商增雙正在進行5G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是我們開辟的新銷售渠道,如今粉絲越來越多了,銷量也隨之提升不少。”商增雙說,依托鄭州移動的5G網絡,村民們紛紛開始了直播帶貨,“我們要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推薦給全國各地的朋友們,走出一條走向鄉村振興的‘數智路’。”
不只是銷售特色農產品的5G直播間,隨著5G網絡和千兆光纖寬帶的廣泛覆蓋,鄭州移動也為鄉村百姓打開了農產品交易的新大門。在中牟縣鄉謠農場,鄭州移動對5G智慧農業及農產品銷售平臺進行了探索和建設,通過在農業生產、供應、銷售等鏈條中融入5G元素,并結合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打造了5G智慧展廳,最終形成了鄉謠農場整體現代化智慧農業體系。
此外,鄭州移動的溯源系統平臺也在南屯村、英李村等村莊落地應用。消費者用手機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產品的種植時間、灌溉時間、成長期,以及施肥時間、方式及肥料品牌等信息,在“質量檢測”模塊中,還可以看到相關部門出具的質量檢測報告。對此,英李村支書喬峰軍開心地說:“這樣一來,大家都覺得我們的產品安全系數高,都愿意買了,產品銷量也提高了不少。”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強勁動能,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接下來,鄭州移動將持續筑牢數字鄉村底座,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創新數字鄉村應用場景,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水平,為推動數字技術和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貢獻移動力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冬生
通訊員 陳春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