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丨為國捐軀張之樸

          2025-08-1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9世紀初,中華民族逐漸覺醒,嵩山腳下這片熱土,涌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與國民黨頑固派、日本帝國主義不屈不撓、奮斗終身的革命將領張之樸。

          組織武裝助力推翻軍閥政府

          張之樸是偃師人,1895年出生于貧苦農家,父輩靠租地養家糊口。他自幼拜中西兼通、學識淵博的鄰居武介人為師,在農閑和夜間學習,受益良多,大開眼界。

          1914年,張之樸躊躇滿志,和同學約定同赴陜西參加革命起義軍。1917年,他加入孫中山支持的、革命黨人創立的靖國軍。

          1920年,張之樸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認識到“沒有武力,就沒有革命”,韶華之年的他毅然返回河南,以7支步槍、1支手槍起家,很快就在豫西組織了由農民、青年1萬多人參加的地方武裝。他率領革命軍打擊土豪劣紳,摧毀地方反動政權,消滅了北洋軍閥徐樹錚和宋邦漢、張鼎勛的反動軍隊,為推翻段祺瑞的軍閥政府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被贊譽為“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鋒”。

          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

          1924年,年僅29歲的張之樸先后擔任豫南警備司令、河南省警備司令。他聯合時任國民聯軍副總司令兼河南省主席的好友胡景翼,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邀請李大釗到河南商談促進革命形勢更快發展等重大事項,同中國共產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同時,以河南省警備司令的名義向全國發布“堅決反帝反軍閥斗爭,為中華民族生存而戰”的通電。在洛陽趕跑了軍閥吳佩孚軍隊;在鞏縣、偃師消滅了軍閥劉鎮華的鎮嵩軍,策應馮玉祥率部不費一槍一彈直抵鄭州,把河南的民主運動推向高潮,中國共產黨贊譽張之樸是“河南革命軍事力量的杰出領導人”。

          1925年,張之樸由中共河南省委負責人汪澤楷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國共產黨豫西軍委書記、河南省軍委書記,領導黨的軍事運動,并指揮地下黨員袁毅在登封開展農民運動。

          建功北伐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張之樸受命任國民革命軍宛洛特別行動軍總指揮。在國民革命軍攻打武昌受阻、北伐處于成敗的關鍵時刻,張之樸策動南陽的建國豫軍總司令樊鐘秀星夜奔赴武勝關,斷了吳佩孚的后路;又策動豫南五縣駐軍任應岐部在漯河擊敗吳佩孚的大將田維勤,致使吳佩孚腹背受敵。張之樸還率軍在沁陽、鄭州一帶攻打張學良部,使其北撤;江南的孫傳芳見勢不妙,不敢輕舉妄動。由此,奠定了北伐戰爭勝利的局面。中共豫西執委向中共中央的報告稱張之樸為“北方的葉挺”。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先后發動“四一二”大屠殺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張之樸夫婦回到密縣及嵩山一帶,使得周邊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奮勇抗日

          1944年,日寇發動河南戰役,豫西淪陷。張之樸在嵩山地區組建嵩山人民抗日義勇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挺進嵩山,張之樸派夫人谷效顏和支隊聯系,支隊首長任命張之樸為八路軍嵩山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河南軍區挺進嵩山,司令員王樹聲任命張之樸為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

          張之樸夫婦在戰火中養育6個兒女,全家隨同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活動,8口人投入革命,配合八路軍在鞏縣、偃師、滎陽、密縣、登封等地奮勇抗擊日軍,和皮定均、徐子榮支隊,劉昌毅、張力雄支隊聯合作戰。1945年5月,部隊10天打了7個日偽據點,使日偽軍一聽說“八路軍”就像驚弓之鳥,不是狼狽逃竄,就是龜縮到據點里不敢動彈。6月,他受命回師白栗坪,攻下大峪店,圍攻梁家砦,活捉梁小舟。攻占伏牛山、白云山、石人山,搶渡伊河、汝河、潁河,重創日軍,使敵人魂飛膽喪。

          1945年10月,八路軍受命南下,張之樸在嵩箕抗日根據地堅持斗爭。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在與敵人作戰中,因寡不敵眾,張之樸一家8口人被俘。就義前,他向兒子張志杰講述一生所經歷的大事,并叮囑他保護好藏在兒子軍衣內層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和自傳手稿。同月,他英勇就義,是年50歲。張之樸夫人谷效顏及4個兒女也被押入牢房。

          張之樸犧牲的消息傳出,劉伯承、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對張之樸卓越的歷史功勛和英勇犧牲的獻身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隨后,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谷效顏及4個兒女被營救出獄。

          本報記者 李曉光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